這難道是冥冥之中自由天意?
2004年的納達爾重複了2003年陳然的劇本。
只不過區別在於一個止步八強,一個止步四強。
另外,那些細心而敏感的記者還發現了納達爾在不久之前,今年的ATP奧克蘭巡迴賽上獲得了亞軍。
這是納達爾職業生涯裡的第一個獎盃。
不要忘了,陳然可是去年這項賽事的冠軍。
這成長的軌跡實現是太像了,兩人之間的聯絡似乎又多了一些。
於是,許多人都將這兩個同為86年出生的青年才俊視為一生之敵。
不過有一些喜歡博人眼球又喜歡挑事的傢伙就變得口無遮攔起來:哥就大膽的預感一波,從過往的成績來分析,陳然將始終壓過納達爾一籌。
倒黴的西班牙人將一直活在陳然的陰影下。
因為陳然的成績始終壓過納達爾一籌。
同樣是在澳網退賽,陳然是因傷止步四強,而納達爾是因傷止步八強。
而在ATP奧克蘭巡迴賽上,陳然是冠軍,而納達爾是亞軍。
更為重要的是,陳然在取得如此成就時還比納達爾還年輕了一歲。
這一切都預示著,陳然在往後的職業生涯裡一直壓制住納達爾。
有些記者們為了關注度,就特別喜歡挑撥離間。
然後這個巧妙的發現在短時間內便被大家廣為傳播。
大家可以說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更有甚者,還特意跑到納達爾面前去諮詢這個問題。
拉斐爾,你怎麼看這個觀點?
這讓他如何回答?
這些該死的記者為了尋找話題,總是不顧球員們的感受。
你們炒作歸炒作,可別來我面前挑釁。
可惜納達爾現在雖然在職業網壇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還是太年輕了,絲毫沒被那些老狐狸放在眼裡。
那麼不欺負你欺負誰呢?
何況陳然那傢伙實在是太狡猾了,這些記者們可討不到便宜。
不過納達爾承認自己被那些挑事的記者給激怒了,也暗暗下定決心,自己以後一定要擊敗陳然,來打那些挑事傢伙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