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培開始告誡自己。
他知道自己不能給陳然施加太多的壓力。
陳然在參加法網之前,好歹參加了兩次紅土大師賽,但他目前沒打過任何草地巡迴賽,經驗方面是明顯匱乏的。
“目標應該是現實一些,打入溫布林頓第二週。”張德培默默低語著。
在四大滿貫的賽事裡,只要你打入了第四輪也就是十六強,就意味著你已經熬到了第二週,屬於大滿貫級別的選手了。
網球運動的精彩之處很大程度就在於它有好幾種球場,可以讓各種型別的球員都找到自己心儀的地方。
澳網是慢速硬地,法網是紅土,溫網是草地,而美網是快速硬地,另外還有年終總決賽是室內硬地。
陳然雖然非常幸運拿到了法網,但他還是要去適應各種球場風格。
去冒險,去試錯,去成長。
“時間,必須要給予他足夠的成長時間和空間,而我自己也需要足夠的耐心。”
如果陳然在法網早早就被淘汰的話,可能會選其中一站ATP250的草地賽熟悉一下,但法網打了足足7場,他顯然需要多休息?
為什麼不選ATP500的草地賽?
這除了陳然要將500賽首秀放在中網之外,還有一點便是草地500賽的高手實在是太多了,他搞不好就會一輪遊。
看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完成基礎訓練的陳然。
他從基本功開始調整自己的腳步、移動以及擊球習慣,枯燥乏味的重複訓練,卻是全身心地忘我投入,還有些稚嫩地臉龐上帶著無比熱情和專注。
“他……或許真的是為網球而生!”
其實陳然也在慶幸自己的計劃安排。
在職業網壇,有一句名言叫“大滿貫綜合徵”。
這是形容職業球員們在奪得第一個大滿貫冠軍之後,往往會陷入一波低迷時期,並在之後的巡迴賽和大滿貫的比賽裡連續發揮失常。
畢竟在你獲得大滿貫冠軍,並登上職業網球巔峰後,你的身心同樣也在被巨大的勝利喜悅衝擊著。
你緊繃的神經會鬆懈許多,從而也會導致你的狀態出現起伏。
比如李娜在2011年奪得法網冠軍之後,在緊接著的溫布林頓和美網分別是二輪遊和一輪遊。
這樣的例子,發生在許許多多大滿貫冠軍的得主身上。
這便是“大滿貫綜合徵”。
陳然在贏得法網之後,沒有選擇立即投入訓練,然後去參加草地巡迴賽,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他回國的時候,盡情浪了一段時間。
包括調侃韓國記者,去看劉翔比賽,去拜訪姚明,還旁敲側擊地挖苦了一番信大人,隨後是形成密集的校園行和演講,還有和《天龍八部》劇組之間的互動,以及一番關於“遊坦之”和“舔狗”的高見。
這都是陳然有意為之的。
這段時間內,他甚至連球拍也沒摸過。
陳然需要用這種辦法,來緩緩消除“大滿貫綜合徵”的影響。
當兩個星期的時間一晃而過時,陳然感覺到對於網球比賽的飢餓感又回來了。
他才迫不及待地拿起網球拍,再度以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訓練當中。
所以他在訓練地非常專注,而且適應速度非常驚人。
張德培不知道陳然的計劃,他還是自顧自地指導著:“整體而言,草地的戰術體系不需要做出翻天覆地的改變,在硬地基礎上稍稍調整即可,而整個戰術體系的根基依然還是腳步和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