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網球運動員都用右手打球,也習慣了和右手球員對抗,遇到罕見的左手選手,往往會不適應,這也是納達爾最大的優勢。
這場比賽被安排在中央球場—魔力盒球場,這也是歐洲最久負盛名的紅土球場之一,可容納將近1萬5000名觀眾。
這裡的紅土,是由天然紅土燒製而成的粉末,有出色的滲水性,無揚塵、不起灰。
一個本土天才新秀,一個是“陽光雙冠”得主,兩人同為85後球員,這便是這場比賽最大的賣點。
尤其對這些西班牙人而言,他們還抱著“納達爾能夠繼續爆冷”的念頭。
因為種種跡象表明,納達爾的這次對手似乎對紅土球場不怎麼熟悉。
然而,事實的進展有些出人意料。
首先發球的陳然,直接送了納達爾一個乾脆利落的“love&ne”。
天呢!這小子真是第一次在紅土球場比賽嗎?
這是什麼妖孽啊!
無論是擊球的方式、線路,還有落點,陳然地選擇都非常清晰,似乎每一次出手,在大腦裡都經過了計算一般。
“誰告訴我這小子不會打紅土?”
“好像是他自己說的!”
“這個狡猾的騙子!”
陳然在紅土球場的表現,不像一個青澀的新手,反而更像一個久經沙場的老油條。
很快,他在納達爾的發球局裡,將比分追成了40比40。
此刻的納達爾是一臉懵逼,滿腦子都是這是對方第一次打紅土比賽?
因為從他得到的資料資訊反饋,無論是ITF希望賽還是ATP挑戰賽,陳然都沒打過紅土比賽。
“拉菲兒,很意外嗎?”陳然在心裡“嘿嘿”一笑,“其實我在紅土比賽方面的經驗,可能已經超過了你!”
因為從澳網結束後,陳然一直“紅土球場”打球,而且和許許多多的頂尖高手切磋,還包括那個已經成為“紅土之王”的納達爾。
再加上陳然本身的技術屬性已經達到了87點,所以他學習起來的速度非常驚人。
陳然和納達爾,身高相仿,體型相近,甚至連跑動能力也十分接近,所以單純從身體條件方面,雙方是勢均力敵的。
都是十七歲,也都還處在長身體的階段。
“紅土球場的球速明顯慢了下來,而陳然在擊球時也有意地增加了上旋!”來自《體壇週報》的周遠,時刻關注著陳然的動靜。
站在他的角度,其實他也摸不準陳然真正的紅土實力。
但直覺告訴周遠,陳然能夠在紅土賽季創造新的輝煌。
依據是什麼?
是陳然在紅土球場訓練的表情和神態。
大多數硬地球員剛來紅土球場時,臉上的表情是變扭、煎熬,甚至痛苦的,感覺不是來打比賽,而是來遭罪一般。
比如同為亞洲選手的斯里查潘便是如此。
這些人的神態表情,幾乎在擺明告訴世人:老天爺啊,快點結束紅土賽季,早點進入草地賽季吧,老子受不了了!
但陳然的表情呢?他非常開心,完全是在享受紅土球場。
忍受紅土、愛上紅土、享受紅土!
陳然似乎已經直接跳過了前兩步,直接來到了第三步了。
這叫什麼?對於紅土球員而言,簡直是一步登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