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方破案講證據。
但是很多案子也得靠口供。
而有些像扒竊,半夜偷盜竊這些小案,沒有監控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證據,更別說證人,到哪裡找口供?
光憑事主提供的報案線索,就決定了有些案子根本破不了。
但是有報案,沒有破就太影響破案率,所以治安方為提高破案率,只能增加安裝監控。
透過大資料確定在案發時間出現在現場的嫌疑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慣犯就知道辦事的時候不帶手機。
這樣你就定不了我的位!
或者直接從網上買一些非法的電話卡,用完就扔...
而且不法分子還學會辦事的時候戴手套面具,沒指紋沒面容識別反偵察能力強,破案難度大增。
蓉城的破案技術能力自然要比雪區強,但是人集中出現的事就更多。
以現有治安員人完全疲於應付,只能抓大放小...
而李辰的出現,似乎能彌補治安破小案的機率,由不得領導不上心。
李辰也不矯情:“偵破案件,你們才是專家,大資料建立在對資料的處理及應用中,其實有一個問題你們其實都知道,只是不人去做而已...”
“呵呵,願聞其詳。”
“比如慣犯,他為什麼是慣犯?因為他們習慣了不勞而獲,而一般不法分子都喜歡結夥辦事,因為單獨行動,風險很大,你覺得呢?
“這個應該是二十年前的理論...”
“沒錯,我們就是因為太過於依賴科技,所以把很多老的技術手段忽略了。
“你繼續...”
“你想啊,如果能從慣犯身邊的人身上入手,是不是能減少很多工作量...”
“這不是方向,而且,不管是不是慣犯,我們沒有得到授權,不能對他們展開調查,而且,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李辰搖了搖頭:“我寫了一個軟體,可以對大資料進行整合...”
領導愣了一下:“不對吧,這個軟體上級部門還在測試,你怎麼會有?”
“因為...那個測試版就是我寫的...”
“艹,那你說說,你是這麼把這十幾個人的犯罪記錄全查出來的?
“運用邏輯分析,司法上疑罪從無,你們在偵察過程中實際上運用的是疑罪從有,再逐一排除,對吧。”
“沒錯,我們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放過一條線索。
“那老百姓窗戶被砸了一個洞呢?”
“呃,你這是雞蛋裡挑骨頭...”
“因為案子太小,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放過某些線索,對吧。”
“確實是這樣...哎說了半天,你能不能直接告訴我,你是如何把這些人的犯罪線索找出來並聯絡上的?”
“這就是圖文識別與大資料的整合問題。”
“你要是信得過,將你們的那陳年舊案拿來作個比對,說不定能給你一人驚喜。”
“呵呵,不全是這樣,治安穩定並不是抓多少人,破多少案,重點是如何預防,震懾,讓犯罪分子不敢犯案!”
“講理論我確實講不過你,用不用你自己做主,小案不教育,他遲早會幹一件大案們,你不妨去檢視一下那些慣犯的犯罪軌跡,八成以下犯的案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