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支書急了:“那怎麼辦?李鄉長,我知道你有辦法,給咱們想一個唄!”
李天舒笑道:“辦法是有,但是你們可要全都聽我的。我保證,你們賺的比你們想象的還要多!”
胡支書是個老實人,現在李天舒把價格賣到五毛錢一斤,買的人還越來越多!他們即便是進城賣,最多也就賣兩毛錢一斤,而且賣的還不算多。胡支書搞不懂這是為什麼?
李天舒自然明白,這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不管是什麼東西都必須要有特色,而且要有唯一性。比如同樣是茶,西湖龍井怎麼就賣的那麼貴呢?那是因為西湖龍井大家都知道是好茶,好東西嘛,貴一點那是應該的。
這也是李天舒為什麼要他們說剩下的五十斤是供應給縣領導的了。一旦是特殊供應的,必然是最好的。普通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大家都覺得特供的東西比普通的東西要好。
李天舒道:“一會我們再去市裡看一看,看看消費需求有多大,價格還能不能升上去,哪怕升一毛錢也是可以的。”
胡支書擔憂的說道:“李鄉長,已經五毛了啊!再升恐怕……”
李天舒笑道:“不要低估人們的購買力,也不看扁我們的大灣茶幹!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大灣茶幹當成一種品牌來賣!而不是單純的茶幹!”
大龍眼睛一亮道:“我懂了,李鄉長,你的意思就是說,隻要大家都認可了我們的東西,都知道了,那我們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價格自然就可以提高一些!”
“就是這個道理!”李天舒讚許的看了一眼大龍,看來這小子腦瓜子還是挺靈的嘛,如果真的能夠成型的話,這個大龍倒是要好好的培養一番。
胡支書有些急切的問道:“那李鄉長準備怎麼弄啊?給我們說說唄?”
李天舒笑道:“行啊,咱們先坐車去市裡,邊走邊說!”
路上,李天舒開始講解了自己的發展思維。
首先:要明確市場的容量有多大,下麵的幾天時間內,每天增加的量在五十斤左右。必須把人們平時的購買力摸清楚,縣裡市裡都要調查清楚。
其次:大灣茶幹的品牌必須要保護好,縣區和市區都設立專門的大灣茶幹營銷點。
第三:大灣茶幹以後不再以個人的形式出現,而是以大灣村的名義,開辦一個大灣茶幹廠,以集資入股的方式開辦。
第四:將大灣到林海鄉的道路修整好,便於運輸。
第五:將村裡的一些年輕人組織起來,進行統一的培訓。
第六:製作茶幹,將不再採用傳統的拉磨方式,而是引進一批裝置。
第七:林海鄉以四萬元資金入股,佔一成股份。負責購買裝置和培訓專業的銷售人員。
胡支書聽著目瞪口呆,大龍二虎也好不到哪裡去,李天舒最後總結性的說道:“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茶幹,如果經營的好,咱們大灣村的人均收入超過一萬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萬元戶啊!”胡支書驚訝的說道。
李天舒說道:“隻要品牌打出去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做多了,關於廣告的事情,我們還需要商量一下,實在不行,我們先請幾個託嘛!當然請託不是為了騙人,實際上我們大灣的茶幹的口味的確是非常好的!”
胡支書連連點頭。李天舒又道:“這個工廠一旦建成,那麼廠長的人選就要仔細的斟酌,不是看資曆,不是看年齡。而是看能力,看看這個人能不能帶領我們大灣村的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上去。”
胡支書喃喃的說道:“人均收入一萬元,這要賣多少茶幹啊?”
李天舒笑著道:“我們的目標是負責全市的茶幹供應,胡支書你想想看,我們市有多少人口?六百萬啊!假如十塊茶幹一斤,一個人一個星期吃一塊茶幹。你算算是多少錢?那就是按千萬來計算了。不過目前我們的能力肯定達不到,所以我們要發展,要不斷的開拓進取,不斷的擴大我們的生產能力,隻有這樣,大灣村才能脫貧致富,走向小康生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