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藤椅看似散落,但在場都是當世大儒,對於風水陰陽都精通無比,具體擺放位置其實還是有講究的。
原本是以宋帝趙擴為中心,依次散開,成為眾星捧月的結構。
但陸明隨手移了下藤椅的位置,便從眾星位搖身一變,成為了主位,眾星捧月之勢,瞬息間變為了日月爭輝。
楊萬里主管禮部事宜,眼見如此大不敬行徑,不由眉毛一挑,臉色也沉了下來。
環顧四周,卻見朱熹等人個個面無表情,視若未見,楊萬里心中一動,便也強自按捺住。
他畢竟也不是純學究型研究員,身為心儒書院的副山主,本來就歸屬朱熹一派。
之前他們幾個心儒書院的文宗已經商議過了,如今陸明時勢所造,地位超然,也算是朝中大勢。
故心儒書院等人聯手把控朝政便可,名利二字讓出幾分,其實也無妨。
若是為了個座位就開戰,顯然是因小失大,主次不分。
但讓陸明大搖大擺坐在那裡,到顯得跟皇帝地位對等,己方眾人便是朱熹也成為了配角,氣勢無端弱了幾分。
“陸魔主果然行事大氣磅礴,也對,你武道修為乃人間無上之境,本為武中帝王,朕不過俗世稱帝。你我並稱,倒是朕佔了個便宜。”沉默了片刻,趙擴輕輕一笑,臉色卻頗為淡定。
聽到“魔主”二字,辛棄疾和陸游微微一喜,而朱熹等人臉色更為難看了。
這一句話,就算欽定了?
史載宋寧宗趙擴的政治能力並不十分出色,甚至統治前期朝政由韓侂冑把持,後期則由史彌遠與楊皇后控制。
但他平時虛心好學,生活節儉,並善於聽取臣下意見,總體而言尚算一名仁德之主。
但是此界突如其來的靈氣復甦,大儒們個個文武雙全、一怒破軍,韓侂冑、史彌遠等人既然沒證到文宗,哪怕再善於專營,也不過混個三品大員。
三品大員,小日子固然過得不錯,但想如同前世一般一手遮天則是無望了。
文宗者,天地共鳴,方才算是讀書有成,堪稱文人領袖,也才具備身居一二品主官的資格。
當然,讀書人的境界高低其實跟他在道德上是不是聖賢、或者施政能力好壞,並沒有半點關係。
但誰在乎呢?
況且,身為文宗,個個文采斐然,除非遇到陸明這種不講道理的,常規辯論則是文宗擅長的領域。
對於趙擴而言,其實是頗為不滿的。
朱熹、辛棄疾既然存著實現自己政治理念的心思,想要實現理念,首要便是掌控權力。
朝臣掌控權力,自然便要分走君主手中的權柄,在空前強勢的幾位文宗分權之下,皇權已經變得更多是一個象徵了。
既然這樣,還不如變得更亂一些!
如果花點虛名給陸明造勢,讓他可以反向制衡這些文臣集團,對於趙擴卻是無本萬利。
當然,趙擴所不知道的是,其實這個局面與歷史上的南宋相比,已經好的太多。
韓侂冑倒也罷了,只是力主“開禧北伐”金國,因將帥乏人而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