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封禪,“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合在一起就是在泰山祭祀天和地的一個儀式。
站在泰山腳下仰望,平原之地的這座名山極盡高聳巍峨,莽莽山路不見盡頭。
嬴政從御駕中走出,踩著一個宦官的大腿落地站穩。
這時後面急慌慌跑來一箇中年男人,挎著藥箱,連連招手叫人:“陛下,陛下,你就聽我一句勸吧,不一定非要徒步上山。你的身體——”
“太醫令。”
嬴政回頭一瞥,其人立即停住了腳步。
站在文武百官最前的李斯鬍子微微抽動,對著這位太醫令擠眉弄眼,手指一個勁兒地指向後面。
那意思是:夏無且,你別多嘴了,趕緊滾到後面去!
曾經一個籍籍無名的醫家傳人夏無且,偶然間被李斯發現。李斯在檢驗了他確實有真才實學之後,將他推薦進去了秦王宮。
經歷過影密衛的重重把關,夏無且終於憑藉絕佳的醫術和忠厚的人品,做到了太醫令的位置。嬴政的身體調養,這幾年都是他在做。
夏無且被嬴政的眼神喝退,也收到了李斯的提醒,只能癟著嘴悶悶地退下。
烈烈風中,旌旗招展。嗚咽的號角,用低沉的吼聲呼喚蒼天。
祭祀用的三牲,築臺用的材料,還有最關鍵的石碑,通通都拉在盛大的隊伍之中。有的是人力捧著,過大過重的東西則是用的機關獸。
李斯雙手捧著一卷長長的帛書,從隊伍中走出來,莊嚴肅立。
他承擔著一項重大的任務,也是一個足夠流傳後世的創作——泰山石碑。
“皇帝臨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飭。
廿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
親巡遠黎,登茲泰山,周覽東極。”
李斯的聲音並不洪亮,他也不會武功,沒有內力的加持。
但此時此刻,每一個人都竭力地在傾聽他的聲音。
“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
治道執行,者產得宜,皆有法式。
大義箸明,垂於後嗣,順承勿革。
皇帝躬聽,既平天下,不懈於治。
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
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旨。
貴賤分明,男女體順,慎遵職事。
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昆嗣。
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李斯將這篇碑文朗讀完畢,親手把帛書放進一個火盆。
他有點老了,反應速度不比年輕時候,由於放帛書過於慎重,被火燙了一下。
金絲帛書漸漸化成飛灰,乘風而起,上達天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