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言和焱,兩人離開了陳倉棧道。夜色之下,一切痕跡都被抹去,事後沒有誰會查到,在這個地方,陰陽家的東君曾遭遇過一場截殺。
天書以大量氣運為代價,篡改東皇太一觀摩的星象,製造出東君星隕的事實,東君身上的命魂也已消散,東皇太一就是不信也得信。陰陽家對巴蜀之地的重視,將會更上一層樓。
陸言就此得到一張在陰陽家的免死金牌,準備實施他的計劃。
而此時的咸陽,風浪已至狂巔。
……
咸陽宮,接受到大王召見匆匆趕來的幾人,各自內心忐忑。
左右丞相隗狀王綰、廷尉李斯、國尉繚,沒別人了,就區區四人。也正因為人少,他們更能感覺,即將商議的事情,重大無比。
來到宮中,嬴政正在王位邊上來回踱步,揹負著手頭低垂。見到大王這副模樣,四人內心不約而同一個咯噔。
“臣等拜見大王。”
“免禮。”嬴政袖子一揮,坐回到王位上,示意旁邊的人將東西發放下去。
站在一旁的,不是普通近侍,而是嬴政最為信任的蒙毅。他親自捧出厚厚一堆文書,分別交付給四位重臣。
四人暫時不明所以,按耐著性子,先拿起文書翻閱。
“選拔人才,察舉制度?”
李斯翻開文書,看到熟悉的字跡,不自覺念出聲來,眼睛一眯,心中已是瞭然。
這一局,開始了。師弟,李斯有愧。
察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帝國時代的第一個人才選拔制度。漢武帝時期不斷完善,並且逐步制度化。
察舉,即發現並推舉人才。是由郡一級的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輸送人才。
它設有很多科目,按舉辦時間分,有歲科和特科。歲科,顧名思義,一年一次。特科時間不固定,有國家重大專案,或者皇帝需要,那就舉辦。
其中,考量的人才的主要素質涵蓋範圍也不小。有我們最熟悉的舉孝廉,即孝子廉吏;有專考文法的,也有專考武藝兵法的,等等。
歲科孝廉是含金量最高的,由郡一級的最高長官,向中央推薦這個孝廉之人,去中央政府學習,擔任郎官,被視為出身最正,政治前途遠大。
這是從廣大基層民眾之中,選出人才。
選拔之中的拔,則是在已有的官吏隊伍中,對有才幹成績的人進行晉升,合起來被叫做選拔制度。
同時,為了防止察舉制度運作過程中的腐敗,其中設有專門的法律監管,有連坐制度。
察舉人才是有風險的。被舉薦之人在中央政府參加考核,要是被考核發現成績不合格,會直接連累舉薦之人的烏紗帽。甚至,有可能連坐致死。
放在具體的時代語境中,這個制度,已經是一套比較不錯的人才選拔制度了。
至於說察舉制後來催生出世家大族這種東西,說句誅心的話,當代制度下都有“學閥”正在誕生,其中因素太過複雜。
漢武帝那個時候,就算用後世的眼光,能設計出比察舉制更適合時代的人才選拔制度,並且還預防世家大族的產生麼。
陸言所設計的察舉制,規定了舉薦人才必須與郡學校接軌,郡學校受舉薦的學生,在中央書院的考試成績,將納入地方政府的執政業績考核。
確認郡學校這種出身,是秦國之內最正,讓各地方都加大對當地學校的重視。無論是地方頗有勢力的豪門大戶,或者將將夠格供子讀書的百姓,至少在郡學校這個地方,享有相對的機會公平。
郡學校,與政治有所關聯,卻也絕不能被地方政府把持。因此,中央書院這個機構,必須擁有專司教育的權力。郡學校,由中央書院統轄,向中央書院負責。
中央書院的院長,陸言赫然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