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這一戰打得並不驚豔,總戰損比幾乎達到一比一,也只有最後一場大戰可稱名將水準。之前兩個多月泛善可陳。
但對於這場戰爭的親歷者,秦人、趙人竟然可以在同一個戰場上以袍澤的身份對待彼此,這三個月的經歷,給予了他們極深的觸動。
捷報傳到邯鄲,一同送回來的,還有樊於期的人頭。
嬴政看著這個木頭盒子,知道里面裝的就是樊於期,卻沒有開啟它看的意思,擺擺手就讓人把它撤下去。
“李牧,趙地柏仁人。趙孝成王時大將,駐守代地十餘載。敗匈奴、滅襜襤、破東胡,護佑北地,百姓稱之為軍神。
如今歸降我大秦,為破匈奴毀家紓難,陣殺樊於期,斬首八萬。寡人慾封李牧為關內侯,諸卿意下如何?”
陸言老神自在,默默降低自己存在感。
他知道,這是秦國與李牧一場默契的交易。
李牧之前駐守代地十餘年,這個駐守跟秦國的將軍駐守,可是天差地別。
李牧駐守期間,整個地方的稅收都是進李牧的將軍府,以用作邊境的軍資。你換秦國哪個將軍試試?
嬴姓李氏這一次在李牧的授意下將多年積攢下來的資產通通花到這一戰,不是要做大公無私的聖人,而是必須擺出態度——放棄軍權,放棄領地。
對於趙國投降過來的李牧,又立下不小的戰功,嬴政以他作為表率,封個侯,方方面面都說得過去。
當然,秦國內部王翦這樣的名將都還沒封侯呢,肯定也會有人不滿的。
王翦本人很沉得住氣,他沒有發言,倒是繚主動站出來替秦國諸將抱不平。
“大王,李牧封侯一事,還是不宜輕率。北地這一戰,耗時三個月,雖斬首八萬餘,可我軍損失亦有七萬,遠稱不上光輝。
我秦國大將,王翦、楊端和、蒙武、王賁,哪一個不是為國立有赫赫功勳。王翦將軍更是一戰滅趙二十萬,拿下趙國。這樣的功勳尚且不能封侯,反讓李牧得去,這恐傷秦人之心。望大王三思。”
嬴政聽完面無表情,沒有什麼表示。
繚退後的過程中,悄然給了李斯一個眼神。
李斯心領神會,也站出來勸道:“大王,當世名將,幾近在我大秦。李牧乃是降將,只此封他為侯,則位高於我秦國諸位將軍之上,實為不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嬴政覺得這話有道理,於是問道:“那依你二人之見,該如何?”
李斯緊跟著獻上對策:“大王,李牧為趙國名將,他的投靠,乃是向世人昭示我大秦威嚴氣度的絕好機會。斯以為,這個關內侯可以封。不過必須與王翦將軍同時封侯。”
繚聽得連連點頭,在旁邊附和:“廷尉大人此舉甚好。以王翦將軍的威望與戰功,獲封侯,國內無人可以說閒話。”
嬴政聞言看向王翦,態度誠懇,“是寡人的不是,竟以外臣之功,而忘本國大將。將軍自寡人繼位,征戰無數,功勞煊赫。統率十萬人以上的大戰,便有數次。論起對我大秦之功,將軍遠超今日李牧,寡人慾加封將軍為徹侯。”
嬴政尚未說得完全,王翦已經撲通跪下。
“大王,臣蒙受恩澤早已太盛,封侯之重,實無面目承載。
趙國新亡,人心未附,李牧封侯,可穩趙人民心。亦可昭告世人,我王博納天下雄才之氣魄。
臣若封侯,居於李牧之上。趙人愈加痛恨,天下之士笑我秦國量小。大王明察。”
嬴政親手將王翦扶起,握著他的手說:“那便也封將軍為關內侯。待將軍日後再有功勳,另行加封。”
旁邊幾位觀望的頓時恭維,“大王英明。”
王翦感激涕零,想要跪謝,卻被嬴政抓著手,只能站著表達一腔感激之情。
喜歡秦時之聖人在世請大家收藏:()秦時之聖人在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