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齊刷刷看向官道左側的道士方陣,卻不曾看到一個格外醒目的道人。
按照常理,吳越此時該宣召這位“得道高人”上前,勉勵一番,若是心中有所疑惑,正好藉此機會向高人請教一二。
可此時的吳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旁人或許不知柳蘭璧出家後的法號,但他卻是心知肚明。
心中暗道,在善於變通的世家當中,河東柳氏在某些方面,堪稱“剛烈”。
世人緣何對世家女趨之若鶩?因為她們容貌姣好、善生養、主持中饋、長袖善舞……
非也非也!
是因為她們除了擁有強大的家世背景之外,還通曉詩書禮儀!
這才是傳承的根本!
而祭祀,恰恰是禮儀中最重要的一環。
但凡柳蘭璧仍是柳家女王氏婦,除非她熬成家族的老祖母,否則絕無可能參與到如此重大的官方活動中來。
可柳蘭璧偏偏出家了!
方外人,無分男女,不問前塵舊事。
吳越不否認世間有天才存在,但柳蘭璧出家不足一年,即便她熟讀道藏,也絕無可能獨立主持一場如此盛大的法會。
她背後離不開河東柳氏的支援。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不是薛留和相娑羅的行事風格。他倆不愛找事,但若法會佈置真有紕漏,他們也不可能幫忙遮掩。
所以,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人,柳蘭璧的表現至少是合格的。
這,便是河東柳氏的陽謀。
世人眼中的“棄婦”、“悍婦”,小小場面,手到擒來。
這就是河東柳氏女的格局和素養。
多好的家族宣傳活廣告!
吳越收斂神色,吩咐道:“請河東士族官吏上前。”
不多時,一群人魚貫而入。對右武衛將官而言,許多都是老熟人。
對左武衛和左候衛來說,這些人也算不得陌生。當初吳嶺率領兩衛北上,經過河東時,也曾在此停駐,與這些人宴飲歡聚。
當然吳嶺的本意絕非是和他們親親熱熱,而是敲打。但這些暗流湧動不曾抬到檯面上來,雙方的關係依舊是親切而友好的。
河東世家勢力龐大,許多時候官府都要靠邊站。
這時候一眾家主們藉著先前的幾面之緣,回憶起吳嶺的一言一行。喪信公開後,河東的世家亦曾遣人去往幷州弔唁,到底是差了一籌。
如今藉著寒暄的機會,他們立刻提出要去吳嶺靈柩前拜祭。
南衙大軍班師回朝,沿途州縣士族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示,但他們的重點都放在了透過宴飲拉近彼此關係上。
哪知道河東世家反其道而行之,將重心放在了死人身上。
這中間差的是什麼?是人情世故,是段位!
怪不得世家能幾百上千年屹立不倒,冷眼看城頭變換大王旗,皇帝如流水般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