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在卯時的最初幾縷晨光中,林金輝的身影悄然出現在由軍士們築成的堅不可摧的人牆之後。
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開腔,聲音洪亮,“今明兩天,此地將有草原上的牛、羊,以及突厥奴隸出售,各位可根據自家所需,入內選購。”
話音剛落,軍士們默契地讓開三條通道,猶如潮水般的人流瞬間湧入。
薛留一看洶湧而來的人潮,立刻高聲喊道:“排隊,注意腳下的橫線,一夥人站一起。”
他們只在文城短暫停留兩三日,時間緊,有些花銷無需再增加,比如用石灰在地面畫上顯眼的痕跡。
軍士們在泥地上,再如何用力劃出的深刻痕跡,經過無數人踩踏,最終只能留下一點模糊的邊角,難以辨認。
所幸,南衙的最終目的,只是是教會這些百姓排隊,避免他們一窩蜂地擠在一起。
可惜人都是有從眾心理,在陌生環境裡喜歡“抱團取暖”,哪管天氣是熱是涼。
這時候,在一旁維持場地治安的軍士就會強勢介入,硬生生將人群分開。
於是,場地內就出現這樣的奇景。兩撥人相隔一兩尺距離交頭接耳。交換著各自獲得的小道訊息,他們最關心的自然是底價問題。
之前就有風聲傳出,南衙繳獲的牲畜和人口價格僅為市價的幾成,但具體的價格一直沒透露出來,民間流傳最廣的版本是五到六成,因為幷州大概就是這個價格。
事實上,也確實差不多,只是略有上浮,畢竟還要加上南衙諸衛的“辛苦費”。
售賣的價格並沒有固定,它是浮動的。最直接的規律就是——距離長安越近,價格越高。
百姓們懷揣著能湊到的所有錢財,懷揣著一顆忐忑不安卻又激動不已的心來到此處,準備購買今年家中添置的最大物件。
他們彷彿等待宣判一般,待臨時客串文書的軍士報出價格,心底暗鬆一口氣,夠了!
這個價格迅速傳開,甚至飄出這片場地,向著山林鄉野快速飛去。
軍士見面前幾人遲遲不動,臉色一沉,“買不買?不買就出去!”
微笑服務,那定然是沒有的!若是有,說不定反倒將這幫百姓嚇得退避三舍。
領頭人連連點頭:“買買買!”
軍士問過領頭人的名姓,隨即手往旁邊指,“交錢!”隨即低頭忙碌起來,書寫交割文書。
數量如此龐大,自然不可能按照民間牲畜交易的模版來填寫,那樣一來,右武衛便是有再多識字會書寫的軍士,也忙不過來。
文書上無非寫明三點:牲畜數量、總價、對接人。
這樣一來,無論是交割還是百姓事後算賬,都有了明確的憑據。
百姓們帶來的銅錢早已清點完畢,串成一個個小吊,再彙整合一貫錢。
若是誰拿著一包散碎的銅錢來,右武衛可不會客氣,直接連包袱一起扔回去,讓他數清楚了再來,連根計數的麻繩都不會給。
三名軍士迅速上前清點錢數,並隨機從中抽出兩貫錢,一枚一枚地重新數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