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戰報向來簡潔扼要,頂多提及一句,白智宸在參軍李君璞的建議下,提兵於二磧口阻截敵軍。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的順理成章。
加之長安所用的輿圖,不及邊地將官自用的詳細。外人恐怕更難以理解這場仗打得有多“神仙”。
就算看到李君璞的名字,也未必能將他與雲內縣令聯絡起來,只當是同名同姓罷了。
韓騰和薛曲對視一眼,心中暗歎,能把仗打得別說敵人,連自己人看都不明白的地步,他們也是第一次見識。
不過能做到大將軍這一級別,除了赫赫戰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眼力見。
在吳杲高興的時候,沒人提出讓他燒腦子的事。
或者說吳杲理所當然地以為一切水到渠成,恰恰證明他的軍事天賦著實有限。
吳杲看著御案上堆積如山的戰報,在這一連串的戰事中,南衙方面表現最為亮眼的,除了兩位大將軍,就是段曉棠。
說實話,早期段曉棠在吳杲這兒只是一個名字,真正對她有深刻印象,還是楊胤伏誅之後審問同黨時,爆出了楊胤對段曉棠的評價。
武安君是能隨意做比較的嗎?
白起雖然有個人屠的名號,但古往今來暴戾的、屠城的將帥不知凡幾,何故非要拉他作比。
吳杲曾私下問過吳嶺,對楊胤的這番評價有何看法。
吳嶺的回答至今讓人記憶猶新,“楊胤心眼小,但看人挺準的。段曉棠軍事天賦出眾,殺性重。但她的殺性並非源於暴戾,而是心裡有桿秤,覺得誰該死,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弄死他。”
後來果真一語成讖,段曉棠在文城殺俘了。
吳嶺接下來的話更重要,“但有一條楊胤說錯了,段曉棠沒有白起指揮數十萬軍隊打滅國之戰的本事。
她的長處在練兵,在十萬、五萬以下的兩軍對戰中,待她成長起來,沒人能是她的對手。
如果能把心軟的毛病,再改一改就好了!”還有一條就是花錢太狠,這就沒必要對吳杲說了。
一個殺性重的將領,最大的毛病是心軟,這話要是說出去,恐怕沒人敢相信。
這是段曉棠真正的伯樂吳嶺提出的,總有幾分可信度。
畢竟,能將數十萬軍隊指揮得如臂使指的帥才,整個大吳也沒幾個,帥才凋零,人才難得。
換言之,在將領一級中,吳嶺給予段曉棠的評價極高。
吳杲好奇心驅使之下,問道:“她和範大相比如何?”
那時,範成達剛從拖死楊胤的弘農宮戰場死裡逃生,風頭一時無兩。
吳嶺淡定道:“他倆不一樣。”
但具體哪裡不一樣,吳嶺卻沒有細說。
若範成達率領的不是用段曉棠的《操典》重新訓練過,戰力大幅提高的左武衛,而是柴嶽手上那支軍隊。
別說平定楊胤之亂,範成達本人在弘農宮戰場上,就不僅僅是重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