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此去幷州,最本質的動機,是順利接過吳嶺手中的兵權。
首要的前提,是他能平安到達幷州。
吳嶺的政敵、大吳反骨仔……太多人想要他的小命。
真要當孝子,吳越只帶親衛出行,能節省兩三日時間。
別說有預謀的截殺,運氣不好,遇上規模大點的土匪,都可能一命嗚呼。
哪怕只是做無用功,也不敢賭百分之一的機率。
吳越端著粥碗手越捏越緊,指節因用力而泛白,沉默片刻後,開口詢問道:“還有多少兵馬尚未渡河?”
段曉棠:“約莫千餘人,大約再過半個時辰便能全部渡河。”
吳越默默地點頭。
段曉棠隨即轉身,對隨行的將官們下達指令,“讓士兵們稍作休息,待全員渡河後,即刻啟程。”
剩下的半日時間不耽擱,原先廢棄的營地,繁華的城池,一概不停留。
目標只有一個——幷州。
柳琬目送著吳越一行人遠去,心中五味雜陳。
吩咐下人收拾好鍋具碗筷,然後騎馬返回城中,尋找柳嘉禎商議要事。
“伯父,河間王的病情恐怕不容樂觀!”
冬日患風寒本是常事,但建立在吳嶺多日不露面的前提下,難免有些欲蓋彌彰。
吳越若大大方方地打著侍疾的旗號,反倒不會令人多想,偏偏冠冕堂皇地北上增援。
柳嘉禎對吳嶺的生死並無太多關切,河東世家早已遠離權力中心,長安的紛爭與他們並無太大幹系。
偏偏吳嶺如今坐鎮幷州,輕乎不得。
幷州大營、南衙諸衛、突厥,動亂、叛變、侵擾,哪一路鬧將起來,對他們都是滅頂之災。
柳嘉禎試探性問道:“秘不發喪?”
柳琬確定道:“世子隊伍裡,有不少大夫。”
年紀形容與健壯的軍士截然不同,氣質又與幕僚不盡相似。
若離得近些,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藥香味道。
是吳越從長安帶出來的大夫,說不定其中還有太醫。
由此可以推斷,吳越暫時沒接到壞訊息。
柳嘉禎下定決心道:“讓族人們回各處塢堡居住。”
突厥可能明年春天南下,但這個冬天幷州能不能平安渡過,尚是未知數。
柳琬連理由都想好了,“今年大祭,該儘早籌備。”
柳嘉禎點頭應允,“就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