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嚴的地點,中荒最強的國家,這裡集結諸子百家各大傑出傳人。
所有人都在看步非凡,雖然沒有人見過步非凡,但一直以來,這個人的聲名卻一直從張良的口裡傳出來。
不說秦國盡皆知曉,但至少在秦國內,在這座權利中心的殿堂內,時時流傳。
呂不韋身為秦國丞相,可謂權傾朝野,若論對秦國的掌控,權利還在秦王嬴政之上。
如今中荒紛爭,七國戰亂,故此——謂之春秋。
洪荒之中,以三教為最。
其餘教派皆為下乘,三教曰:儒、道、釋。
中荒七國之戰,諸教宗門插手,左右戰局。
以三教門人為首,各大教派的傳人紛紛出世,於是各派學說興起,在中荒七國興起了一個百家爭鳴的洪潮。
如此一來,中荒自然就有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之說。
三教為超凡,不可動搖。
餘下者,又三教傳人開闢和衍生出了九流,九流為諸子百家中的代表,分別為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呂不韋此人可謂老謀深算,眼光毒辣,年輕之時就有奇貨可居之舉,以秦莊王作為叩開秦國大門的敲門磚,從此紮根立足,走到今天,一步步完成了隻手遮天的局面。
此人是雜家的代表人物,學術紛爭,各家所學,互較長短,七國紛爭,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
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
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但呂不韋卻另闢蹊徑,博採各家之說,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故此有了雜家。
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集思廣益這個特點,博採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相容幷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何謂雜家?
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雜家,以道為本集合眾說,兼收幷蓄,然而透過採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所以這便是雜家。
秦王嬴政少年落魄,境遇坎坷,然卻十三歲登基,文韜武略,更有曠世胸襟。
可因為呂不韋的存在,縱有滔天雄心和氣魄,奈何處處受制。
秦國雖強,但嬴政是被動的,他無時無刻不在積蓄實力,懷著勢必剿除呂不韋之心,方可心安。
呂不韋此人卻有才華,一手開闢了雜家,一身修為已至亞聖極限,更是妄想以整個秦國為根基,衝擊聖人之境,企圖成為前所未有的雜家聖人。
秦王嬴政雖然一身修為深不可測,但呂不韋根基如網,可謂遍佈秦國,更是聚攬三千門客,效仿昔年孔聖人之路,以眾人所學,編輯《呂氏春秋》一書。
《呂氏春秋》此等著作,已經超越了步非凡目前所作的所有詩詞品級,此著作包羅永珍,無所不含。
雖不為聖人品階,但具備聖人威能,已算的上是半聖人品階,有此著作為法器,呂不韋幾乎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才秦王嬴政藏匿鋒芒的真正原因。
如今的張良今非昔比,以小聖賢莊所代表的儒家行太學道學說,謀略過人,天下局勢盡在謀算佈局之中。
是真正的執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