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昨日琨寧勸動了三公主用膳,皇上賜給他一把倭刀。”
……
“聽說了嗎?今日皇太后去頤和園遊玩,琨寧混在侍衛們裡給她抬鳳輦。皇上聽聞後對他大加讚賞。”
……
“聽說了嗎?琨寧不知從哪找來一匹小馬,每日去教三公主騎射,還教她拳腳。三公主學成一些後,在皇上面前露了幾下手腳,把皇上喜得眉飛色舞。”
……
關於琨寧的訊息在竊竊私語中傳開,滿朝文武都慢慢知道有個小翰林,成了皇上的新寵。
對於琨寧的態度,分成了兩派。
一派輕視蔑視,覺得其手段身段上不得檯面,遇到了也當面不給好臉色。另一派則親近拉攏,覺得這年輕人來日可期,不如現在就結下善緣。
不管哪一派的態度,都意味著琨寧已經不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翰林院裡分成了三派。原先在背後議論過琨寧的人由一夥變成了兩夥。一夥向琨寧靠攏,凡是琨寧出現在翰林院裡,必定笑臉相迎、噓寒問暖、親密無比。另一夥見了琨寧,則面若寒冰、一言不發、避退三舍。還有一派便是如吳勉這般,視琨寧前後一致、無甚變化的。
琨寧只要在翰林院內,必找吳勉說說話聊聊天。而吳勉也因琨寧在元盛帝前的美言,受到元盛帝的關注。輪到吳勉當值時,元盛帝亦會與他交談一二。幾次下來,元盛帝知道吳勉雖然不如琨寧機靈善解人意,倒也是個淳樸端方之人,對其添了幾分信任。
日子如流水般過去。吳勉的京官生涯波瀾不驚。
每次吳勉提筆寫家,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寡淡得不足道,想來想去,倒是將琨寧的事寫了進去,交給了青山,順著運河而下,寄往了揚州汪宅。
……
七月,揚州街頭綠意正濃,楊柳依依,蟬鳴陣陣。因為有暑氣,正午出來的人少了。人們大多集中在傍晚或清晨出行。
到了申時,暑熱散了些。街上的行人慢慢多了起來。年輕的女子穿著五彩繽紛的輕羅衫裙,也三五成群的出現了,猶如絢爛的夏花,引來了眾人的注目。
忽然有一夥小姐停下了腳步,手指不約而同的指向某處,“快看那人!”
只見,迎面娉娉婷婷走來一位富家女子,身旁跟著一位丫鬟。丫鬟的手裡撐著傘,女子手裡搖著扇子。
“這是哪家的新款?”一位小姐搶先問出了大家心裡的疑問。
只見那位富家女子身上著一件淡綠色的紗裙,身上罩著一件墨綠色的,紋樣細膩而精美的鏤空花邊半袖小衫,小衫的下垂綴著絲絲流蘇,隨著那女子走動而輕輕擺動,讓人立刻想到“搖曳生姿”這個詞。
這還不是全部,小姐們很快發現,女子頭上的傘亦是淡綠色的綢緞上貼著墨綠色的花邊,還有那把扇子,居然也是同樣的材質和顏色。三件配在一起,說不出的貴氣和華美。且那把傘將女子的臉遮了大半,無端顯得神秘,手裡悠悠地搖著那把摺扇,漫不經心地就淌出一股風流來。幾位小姐此時悟到,原來傘和扇子是能和衣衫一起,醞釀出氣勢來的。
“我們居然不知道,揚州城什麼時候出現這樣的新款?”幾位小姐面面相覷。
“以往,花邊只是鑲個袖邊,此次竟然做成小衫?”
“而且還有配套的傘和扇子!”
“看上去好特別,又貴氣十足!”
平日自詡為潮流先鋒的她們竟然錯過了這個,真是可恨!
幾人虎視眈眈的看著那位富家女子。
“要不要去問問是哪家店?”一人壓低聲音問道。
“問了就丟份了。”一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