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坊主也不用急著出成品,雲錦多用於秋冬,且慢慢來。”汪岐蘭道。
看完了織錦圖案,桌上還有四幅畫軸被汪岐蘭依次開啟。
林掌櫃和田坊主定睛一看,原來是以梅蘭竹菊為題的四幅畫作,畫面均用深深淺淺的墨色構成,淡泊逸遠。落款依次為鄭燁、黃琛、金濃、李禪等揚州小有名氣的文人之作。
“小姐的意思是?”林掌櫃直覺和成衣鋪有關,開口問道。
“林掌櫃、田坊主,那日我在收拾父親書房的時候發現了這麼幾幅畫作,非常喜歡。眼下,皇后百日尚未過去,又正處夏季,我想能否用紗織成這花樣,或者在素緞繡上這些花樣,做成衣裳,清雅別緻,隨風飄飄,或能受到高雅之人的歡迎。不知您二位覺得如何?”
林掌櫃眼前一亮,田坊主則皺了皺眉頭,紗薄且松,如果能織成,飄逸的效果當然比繡花更好,但是這些畫線條灑脫,不落常規,要織出來這難度也一點不低。
“繡坊應能完成。”林掌櫃胸有成竹。
汪岐蘭看出了田坊主的為難,便道:“田坊主,你可選其中最簡單的一試。”
“是,小姐,我就選蘭花這幅試試看。”田坊主考慮過後道。
於是汪岐蘭將梅、竹、菊三畫交給林掌櫃,將蘭交給了田坊主,施禮道:“林掌櫃、田坊主,期望能早日看到這四君子的成品,辛苦您二位了。”
“我等自當盡力。”林掌櫃、田坊主手持畫軸,齊聲應道。
三日後,林掌櫃先帶著幾件樣衣給汪岐蘭驗看。這是繡坊上幾名最好的繡娘通宵達旦、輪番上陣繡成的。
林掌櫃揚州本地人士,從小看得多養出了品味,又是裁縫出身,對成衣質量一向把控嚴格,故這梅、竹、菊或大或小,小的或綴在前襟、袖口,大的或綴在女子裙角,或繡滿男子長衫,大小合宜,深淺有致,遠觀之不遜於原畫,讓春桃等人試穿,清靈之氣頓生。汪岐蘭見過,自是讚不絕口。林掌櫃有了底,便將樣衣拿回去,抓緊讓繡坊擴大生產。
再等了二日,田坊主也來了,帶了一幅輕紗,開啟之後,一叢蘭花影影綽綽的浮在紗上,汪岐蘭揚起嘴角,這就是她想要的效果。立時便和田坊主一起去了成衣鋪,同林掌櫃一起將輕紗如何使用,定了個方案。
不僅各店鋪都迎來了新氣象,汪宅內也同樣一番改變。
汪父已不在,汪宅只汪岐蘭一位主人,汪岐蘭徵求旦叔、黃媽意見後,將多餘的家丁和小廝派往了店鋪,帶頭縮減了衣食用度,一切從簡,下人月錢則高了半成。田莊裡的作物凡有盈餘,均送市賣,四成留給田莊,六成給汪宅,田莊上的人也樂見其成。這樣一來,汪宅的費用整體降了,人心也未因此渙散。一應省下的人、財、物全部貼給了店鋪上。財叔聽說後,極為欣慰,稱讚小姐當家有方。
汪家這艘不大不小的船,現已慢慢張開了帆,只待風來水順。
………
轉眼到了六月中,日頭炎炎,揚州的街頭人人衣衫輕薄,因百日之孝未過,舉目皆是素色,不免有些寡淡。
有人路過祥泰成衣坊,不經意掃過一眼,便被幾件衣裳吸引住了。“這水墨花樣倒是別緻。”
有眼尖者一眼認出,“這不是鄭燁畫的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