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感到奇怪,老謀子不是拍商業片也照樣撲街麼?
可老謀子本身擅長的型別就十分的奇怪。一方面是文藝片、劇情片,另一方面,卻是大場面的戰爭戲。
雖然《長城》本身是一部爛片。
但這個鍋應該扣在好萊塢的工業化體制上。
實際上那個劇組真正的掌控人是製片人,而不是作為導演的老謀子。
而外國和華夏的文化差異是一直存在的。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說白了還是當初的決策有關。
大力開展經濟這件事本身並不是什麼錯誤的事情。
但是在過度開發經濟的同時,卻又忽略掉了精神文明的建設,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很多人對於國家都是沒有歸屬感的。
為什麼一直到不可描述的那一年之前,每年國人有著近百人的人才要留在國外?
出國留學並且定居在國外,似乎成了某種潮流?
而這一切的歸根到底的原因,就是源自於民族自信心的缺失。
但是沒辦法,就算是易地而處,以當時的首長知道後世的情況,也照樣會大力發展經濟的。
因為只有經濟上去了,國人才能夠吃得飽,穿得暖。
就算短時間之內,的確是會出現大量人才外流的情況,但是從長遠來看,新一代的國人出生之後,必然會進行最為合適的選擇。
也正是因為國人過度追求經濟發展,也就導致了許多行業都向金錢看齊了。
尤其是其中最受到影響的娛樂業。
娛樂業其實一個綜合性的產業。
並不僅僅只是單純指娛樂圈。
或者說,娛樂圈也只是娛樂業的一部分。
但偏偏的,因為聚光燈的緣故,往往娛樂圈的風吹草動,卻又影響著國人的理念。
此前,國內相當一批的影視劇之中,尤其是現代劇之中,都飽含有出國留學並且定居的內容。
或者是正面,或者是反面。
緊跟時事其實並沒有錯,但是這樣一來,無形中就會給孩子甚至是下一代灌輸國外的月亮更圓的理念。
而國人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足足過去了二十年。
二十年之後,如今年輕人的理念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為典型的一點就是,90後普遍出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他們所見、所聞,所知道的事情,遠比以前更加多,也更加全面。
而這一切,也都伴隨著國內諸多領先世界的技術公佈而逐漸提高了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