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娛樂圈裡,要說知名度最低,卻偏偏每次都背鍋的職務,那必然是編劇莫屬了。導演不滿意,劇本改。
編劇遭罪。
大咖明星不滿意,自己直接帶編劇進組,劇本還要改。
編劇也要遭罪。
金主爸爸相捧小,直接一個電話。
編劇還要改。
你改一下,我改一下,你突出你自己的戲份,我突出我自己的戲份。
那麼請問,當一部戲,男二、女二,男三、女三的戲份,比主角都要多的時候,那這部戲到底算誰是主角?
試問這樣頭重腳輕的影視劇,又怎麼可能好看?到頭來,還是編劇背鍋。
有人說,那我當編劇不改不行麼?
可以啊。
可問題是,劇組完全可以換了你然後弄個新人來。
畢竟華夏別的不多,人太多了。
十四億人口。
就算是萬分之一,也有著十幾萬人。
你不願意去做,那麼基本上你連開工的機會都沒有了。
實際上編劇在整個劇組裡,都是十分苦逼的情況。
那圈內有沒有牛叉的編劇呢?
有的。
侶皓吉吉的父親海巖。
於媽。
王倦。
還有《人民的名義》的周海森。
當然,還有此時已經過氣了的某人。
當然,那位純粹是自己作。
作為娛樂圈的人,偏偏去碰不該碰的東西。
被封殺了也活該。
當然,這些人之外,還有著這幾年剛剛崛起的童磊。
童磊是一名難得的全能型導演。
在娛樂圈裡,因為大多數導演都是攝像出身,所以往往他們的鏡頭感很強。
可隨之而來的,就是劇本很差。
就算是以特效鏡頭著稱的好萊塢,人家的劇本也都是有著公式的!
偏偏的,國內連走都沒有學會,偏偏就開始去跑了。
實際上,你見過絕大多數的導演的作品,大多數都集中在千禧年之前。
一方面是因為那個時候的稽核力度不強,很多導演什麼都敢拍。
另一方面,卻也是因為他們的作品造成了外國人對於國人的刻板印象。
這並不是在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