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三看到這個投降的黎平知府用餘光偷看自己,知道這個傢伙心中緊張,害怕自己收拾他。
說句心裡話,朱宏三並不想用這些投降派,但是朱宏三手下實在沒有有行政經驗的官僚,沒辦法只好接著讓這些投降派原職留用。
朱宏三看了看跪在自己面前的黎平知府劉禎,問道:“黎平府,起來說話!”
“罪臣不敢!”
“讓你起來就起來,朕有些話要問你!”
劉禎這才敢站起身來,不過也不敢抬頭看朱宏三。劉禎對這個流氓皇帝不太瞭解,但是廣西雲貴這邊對朱宏三的傳言很多。不過都是說朱宏三小時候不讀書,怎麼淘氣不學好的事。劉禎透過傳言發現這個皇帝大概和劉備差不錯,都是出身市井,但是小時候就有帝王相。這樣的皇帝可不好糊弄,還是小心些為好。
朱宏三看劉禎這個樣子也不管他,直接問道:“黎平府,你來此地當官多久了?”
“回陛下,罪臣是崇禎十年進士,選官時就來貴州,到現在已經十二年了!”
“哦!你是崇禎十年進士,那你和馬明遠是同科啊!”
劉禎聽皇帝這麼說趕緊說道:“陛下誇獎了,臣只是三甲二百零三名,馬閣老是二甲第一名,哪裡是臣能比的!”
朱宏三點點頭,接著問道:“你來貴州十多年了,你說說貴州的彝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劉禎聽朱宏三問起貴州彝人的事情,這個是他的長項,他作為地方官和這些少數民族多打交道,還是很瞭解貴州彝人的分佈情況的!
“陛下,貴州彝人是由先秦時西北河湟地區的羌人發展而來,經過多年的遷移,到雲貴、四川這裡定居!現在貴州境內的彝人最大的部族就是水西安氏!”
劉禎不虧是通彝人才,在朱宏三面前侃侃而談,將貴州彝人這上千年的歷史講個詳細。
當然,朱宏三對這幫彝人是怎麼來的不感興趣,他著急瞭解貴州水西安氏的由來。
早在三國時期,一位叫濟火的彝族首領就因幫諸葛亮征討南中有功而被封為羅甸國王,統治包括今畢節、大方、黔西、織金、納雍、金沙等縣的大片土地,是為慕俄勾君長國。到元代,慕俄勾的勢力已跨過了烏江上游的鴨池河,向東一直延伸到今貴陽一帶,但統治中心在鴨池河之西,因此慕俄勾亦被稱為水西。明代依前朝舊例,賜封水西統治者為貴州宣慰司宣慰使。明制,宣慰使從三品,為品級最高的土司,朱元璋還詔“貴州宣慰使位居各宣慰之上”,足見水西土司的重要地位。自明英宗以後,水西君長開始採用漢姓——安,實行彝、漢雙姓名制,所以又稱水西安氏。
除慕俄勾外,黔西北地區尚有另一位彝族首領俄索折怒於元代以前在黔西北建立的烏撒君長國,統治區域大致包括今威寧、赫章二縣。明代烏撒君長被賜封為烏撒土知府,並和水西君長一樣採用漢姓——安。
從濟火之後,唐時阿佩,宋時普貴,元時阿畫,這些水西彝人頭領都在中央王朝開國時納土襲爵,繼續執掌水西地區統治權,直到清朝的康熙時改土歸流,在千餘年的各朝各代更替中,水西安氏總是能率先納土內附,足見其識時務及大局觀,也促成了安氏一族統治水西地區時間長達1370多年,絕對稱得上是中國歷史最長的世家。
而天啟元年貴州的奢安之亂,將水西安氏和明朝和諧的關係徹底打破。當時貴州彝漢矛盾日趨複雜化與尖銳化,中央政府所派出的流官不但漁肉百姓,苛收重賦,對當地的土司們也是苛責打罵,視為賤民,常常以改土歸流這把刀子舉在土司們的頭上。
而長期以來的世襲的土司制度,流官們也加以干涉,凡世襲者必向流官上私納黃金已為不成文之陋規。如天啟初年,水西安位繼承祖父職位,光是貴州分守兵備副使邵應禎一人就向安氏“索該酋金銀常例,不下兩、三千金”。而不納金者,“承襲有積至二三十年不得職者”,與水西安氏世代為姻親的永寧奢氏是為例,萬曆年間奢氏首領奢效忠死後,奢氏陷入了效忠親弟奢崇明與效忠庶子奢崇周的土司位置爭奪戰,而永寧總兵郭成,馬呈文竟然利用雙方混戰之機,出兵趕火打劫,將“奢世九世積財,搜掠一空”。而在奢崇明成為代永寧宣撫使後,當地流官卻以“行堪未定”為由,拒絕承認,並多次向朝延議請將永寧地區“改土歸流”。長期高壓的政治,使奢崇明日益滋生叛意。
天啟元年,明朝在後金戰線上吃緊,要求水西永寧二土司徵兵赴遼作戰,這成了奢安之亂的導火線,奢崇明調集兵馬兩萬至重慶,但一方面,明政府拒不發放軍餉軍糧,本應發放的四十萬兩餉銀也只給了四萬兩,另一方面,重慶巡撫徐可求又指責奢崇明所調之兵大都老弱病殘,毫無戰鬥力,要求遣回永寧重新徵調。
奢崇明以此為機,扯起了反旗,率領二萬徐可求所說的“老弱病殘”永寧軍攻佔了重慶,殺巡撫徐可求及其它官員二十餘人,並分兵攻佔了合江、納溪,遵義等重鎮,後來還圍攻成都達一百多天。之後,奢崇明建立大梁國,自號大梁王。
奢安兩氏雖然也有利益衝突,但其世代聯姻,整體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此時水西安氏首領安堯臣剛死,其子安位年幼,堯臣妻奢社輝攝事,水西大權掌握在奢社輝與安堯臣之弟貴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彥手中,奢社輝和安邦彥聽到奢崇明起事的訊息後,沒有過多的猶豫,也舉起了反旗。速度的佔領了畢節、安順、沾益等地。
在西南水西安氏的影響力量巨大的,此次戰亂因為安氏的加入而升級,一時間西南地區土司紛紛響應。水東土司宋萬化亦起事自稱羅甸王,佔據龍里。天啟二年二月,安宋兩氏為主的十萬起義軍包圍了貴陽,將貴陽圍了整整一年之久,城中軍民男婦四十萬,至是餓死幾盡,僅餘二百人。
天啟三年,貴州巡撫王三善率兵解貴陽之圍後,安邦彥率部回水西,與奢崇明的永寧軍合流,與明軍打起了持久戰,期間,奢安軍藉助川黔邊界有利地形,屢屢取勝,貴州巡撫王三善戰死,有西南第一武將之稱的總兵魯欽戰死。奢安之勢在川黔兩地漸成尾大不掉之勢。
崇禎元年,明政府啟用在成都保衛戰中立下頭功的朱燮元,總督雲貴川廣五省,朱燮元花了七年的時間,集五省之兵力,才於崇禎七年剿殺奢崇明、奢社輝、安邦彥於水西永寧,再後來年輕的安位投降,奢安之亂基本結束。
然而為了平息奢安之亂,明政府付出的代價是異常慘重的,奢安之亂歷時十四年,幾乎波及黔川全省,兩地巡撫均死於戰禍,省府貴陽成都均長期被困,更重要的是,十多年戰事龐大的軍費開支對於已疲於應付北方戰事及各地農民起義的明帝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僅天啟六年一年為例,一向極為重視北方戰事的明政府不得不將遼東戰事的支出由七百七十萬兩減少到六百八十萬兩,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亂的軍費支出則由四百萬兩增加到五百萬兩。
朱宏三聽劉禎在這說水西和奢安之亂的歷史,不禁緊皺眉頭。看來民族問題果然是難辦,黔西南這地方山川密集,實在是打游擊的好去處,不過朱宏三在離開廣東的時候就已經打算永遠的解決水西安氏,至於如何辦他已經早有打算。
劉禎在這裡足足講了半個時辰,最後劉禎說道:“陛下,水西安氏已經盤踞在黔西南一千多年,樹大根深,如果陛下想要剷除安氏可要從長計議!”
劉禎也不是傻子,皇帝一來就問自己水西問題,一定是準備收拾水西安氏。收拾那幫土司劉禎舉雙手歡迎,但是貴州剛經過奢安之亂,同時弘光元年雲南的沙定洲叛亂也有波及貴州,各地彝人都不太穩當,這時收拾水西安氏實在不是個好時機。
朱宏三聽劉禎很有想法,問道:“這麼看來黎平府你對水西很有研究,你說說朕應該怎麼辦?”
劉禎聽皇帝問他想法,腰板趕緊一挺,這大概是平臺召對了,這可是皇帝對臣子的信任。
劉禎想了一下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陛下,現在滿清犯疆,正是用人之際,不如對水西這些彝人多加拉攏,用他們去北方和滿清戰鬥,這樣我朝不就可以漁翁得利了嗎?等到滿清疲憊,陛下帶領大軍北伐,重還舊都,到時候全國安定,在集中全國的力量平定水西,這樣不是事半功倍嗎?”
朱宏三聽完劉禎說的連連點頭,這個劉禎還是有點想法的,他說的這套也正是後世滿清對付水西安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