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良這幫土匪離開四國後繼續北上,經過另一個大島淡路島後,就進入了大阪灣。
趙國良本來想的很好,帶著軍隊來到大阪,能搶就搶,搶不了就繞開大阪直接去京都,按照他們陸軍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在倭國陸軍沒反應過來前就將天皇搶走。天皇到手剩下的就簡單了,直接簽訂城下之盟,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趙國良在兵臨大阪灣後傻了眼,整個大阪是一個很大城市,一共有人口三十多萬,完全不次於國內的一些府級城市。
趙國良這些土鱉在禍害完九州和四國後,在他們心中形成了一個印象,就是倭國窮山惡水,根本不能有什麼璀璨的文明,長崎那種七八萬人口的城市應該是最大的了。而楊世隆只去過長崎,倭國內陸可沒去過,不過他聽說倭國有三座比較大的城市,大阪、江戶、京都,不過楊世隆天真的認為也就比長崎大一號而已。
可是來到大阪才發現,這座大城的佔地面積完全不輸於杭州、揚州等城市。國內的大都市因為都是二層三層小樓,再加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城外,所以佔地面積真沒多大。可是大阪的建築都是木板和竹片搭建的平房,一看上去一片一片,氣勢比國內的城市還要大。
這個時候大阪守軍已經看到港外的明軍戰船,立刻從港口起衝出來二十多艘關船,衝著明軍戰船駛過來。
趙國良本來預備的是登陸作戰,根本沒有海戰的準備,沒辦法只好命令海軍立刻退出戰鬥,所有船隻都去大阪外海集結。倭國的水軍看到明軍船隻速度很快,在後面裝模作樣的追了十幾裡就回去了。
離開大阪灣足有四十多里,趙國良才讓艦隊拋錨,並且讓中級軍官都集中到旗艦上開會。
趙國良看到四個團長和所有軍艦的管帶到起後,問道:“上午的戰鬥大家都看到了,倭寇的實力遠在我們之上,你們說該怎麼打?”
八師一團長是個武夫,大大咧咧的說道:“長官,這怕啥,這幫三寸釘還能打得過咱們?明天海軍的船隻直接和倭國水軍開幹,我們陸軍趁機上岸,我就不信咱們一萬多人還打不過他們?”
李廷龍搖了搖頭說道:“不行,大阪水軍足有二十多艘安宅船,剩下小號的關船也應該挺多,海軍這邊不能很快的解決戰鬥。海軍不結束,就沒法抵近射擊為陸軍支援,那樣傷亡太大了!”
趙國良的倭國派遣軍已經打了一個多月的仗,戰鬥減員和非戰鬥減員足有將近二千人,現在還剩下不足一萬人。
趙國良聽李廷龍這麼說也點點頭說道:“老李說的很對,大家看看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方法?”
船艙中的這幫傢伙都不識字,唯一識字的兩個人就是楊世隆和朱江,楊世隆只是個帶路的,所以頭腦比較清楚的就剩下朱江了。
朱江想了想說道:“提督大人,在長崎咱們都看到了,倭國的房屋都是木質結構,並且道路狹窄,只要一有火災就能連成片,不如咱們再用火攻?”
“火攻,是不錯,可是那要運人上去,而海軍這邊還不能儘快結束戰鬥,實在難辦?”
李廷龍聽到火攻眼睛一亮:“大人,我又一計,能使用火攻!”
“哦?快快說來!”
“大人,你知道我以前當過海盜,和明軍有過接觸,明軍水師有一種火龍出水,能發射出去五六百步,落地後引燃其中的火藥,可以用來焚燒地方船隻,不如咱們做一些火龍出水用來對付大阪?”
“好!這個計策好!這樣,明天老李你帶著海軍和倭國的水軍纏鬥,我帶著陸軍的登陸艦靠近碼頭防火,然後登陸,你看怎麼樣?”
屋中眾人一看大帥已經決定,紛紛表示同意。
接下來明軍海軍在外海找了個小島,開始利用手中的工具製造火龍出水。
明軍《武備志》記載:用茅竹五尺,去節,並用鐵刀刮薄。前後各裝上一個木製的龍頭、龍尾。龍頭的口部向上,龍腹內裝神機火箭數枝,把火箭的藥線總連在一起,由龍頭下部一個孔中引出。又在龍身下而前後各傾斜裝著兩個大火箭筒,把它們的藥線也總連在一起,更把龍腹內裝神機火匍的總藥線連在前邊兩個火箭簡的底部,“水戰’可離水三四尺燃火,即飛水面二三里去遠,如火龍出於江面。
正經的火龍出水要將前部雕成龍首,可是現在工程趕進度,再加上倭國海島上沒有大木頭,只能用一些竹子當推進器,然後將海軍火炮的發射*藥綁到大毛竹子上,就這樣一個粗製濫造的火龍出水完成了。
趙國良試驗了一個,看到一根竹子的推進器只能將一包火藥發射到一百步以外,距離實在太近。反正國內的補給已經運來,火藥有的是,趙國良命令將八根推進器綁到一起,這下發射距離能達到五百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