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寺
“漢朝中外戚王莽篡位,於土地制度方面實行‘王田制’,將土地收歸國有,後按照人口劃分,再規定土地不允許買賣來試圖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想法。
但當時土地在地方豪強手中,那些人不願意將自己的利益讓出去,再加上後來官員辦事不力,土地劃分的不勻。最終不僅沒有達到他的想法,反而加劇了時局動亂。
太祖開國之時,在土地劃分上也有參考‘王田制’。將一部分土地劃分給開國的功臣,其餘皆分給百姓。
最一開始這種政策確實有效,但是後來地方勢力藉著地勢遙遠互相勾結,明面上一套背地裡做得又是另外一套。以至於將山亂象橫生,百姓食不果腹賣兒賣女以維持生計。
災荒年間偏遠地帶也曾出現過百姓易子而食的慘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舟無水卻不能行,一切重在百姓。
我會去一趟江南,將地方沉痾除去,而你要告訴我倘若沉痾去除,你該當如何?”
雲和月回想起父親辭官,及時煙絮這次找她過來,想來江南一事時煙絮應當希望她參與進來。
她的想法向來齊,但想起來眼前這位以及皇位上那位都不是什麼守規矩的人,便覺得萬一呢!
“大人想除地方豪強,倘若已經將那些人除去,那何不將耕地全部收回朝堂?
既已設立禦史臺、轉運臺、大理寺,那不如再設立一處,只管理耕地。
將土地全部收回,士農工商唯有農可得耕地,耕地按照丁口來得。倘若那人入了朝堂或者入了工商便將田地收回朝廷,待到來日重新分給其他人。”
“朝廷設了農耕寺,但朝廷看到的農田並不多,它養活不了京城更養活不了天下。待到來日施行起來便還是各地官員,現在官員能和地方勢力勾結,那麼你以為這政策又能施行幾年?
再則耕地劃分若是誤了農時,那便是又一處亂象。
如何按照丁口來得?一個人得了半畝的耕地是得,一個人得了全部的耕地也是得。
待到那時又當如何?”
雲和月知道簡單的概括不可能打動眼前人,但全部的策略又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說完的,便只能將他想要的說出來。
“農耕寺設立在朝堂及各個地方,以農耕寺來制衡地方官員,兩方互相監督。再令朝堂中的農耕寺官員同轉運使一樣往地方去檢查,來達到制衡的目的。
既然按照丁口來得,那便將每丁口能得田地劃了上限,農耕寺每隔四年一查。不是農戶者則收回耕田,收回耕田的同時將耕田重新劃分,時節便訂在春耕之前。
待到幾年後良田劣田都有人盯著,再在各地農耕寺設立檢舉處,以便百姓可以時時檢查。這樣田地便很難落入權貴手中。”
雲和月不知道她說得這些於時煙絮來講如何,但是他讓她將她的這些想法寫成策論。
策論很長,她已經寫了幾頁紙。
雲起來尋的時候就看到了滿地的紙,看完紙上寫得內容。
雲起:……
雲和月見他看自己的策論,抬頭看向他:“爹!你看我的策論如何?”
雲起:“你可著自己家霍霍,完了再問我如何?”
“啊?”
想起來了,自己家先祖也是開國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