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不除,沿海百姓永無寧日!”皇上越說越氣憤。
“是!”眾臣一起附議。
朕正有事與你們相商,如今要除倭寇,必須組建水師,還要造戰船,滅了倭國。
只要打仗,需要的就是軍餉。
要禁海三個月,給沿海百姓發放保障生活的銀兩。
朕已命閩浙總督趙良廷,兩江總督陳鳴岐,山東巡撫趙經義辦理此事。
眾所周知,江南本是富庶魚米之鄉,可是這四五年來,被羅剎教折騰得,稅收越來越少,最後竟入不敷出。
沒辦法,只能用其他地區的稅收來填補江南的缺口。
如今羅剎教已被剿滅,所涉及的官員一律查辦,可國庫空虛。
朕想了一夜,唯今之計,國難當前,需要眾臣王公慷慨解囊。
自願捐銀兩,以度過眼前的難關。
民間的富商,你們也可以動員他們捐款。
捐二十萬兩的,能得到朕親手書的匾額。
五十萬兩以上的,除了匾額,還可以得到朕的御賜之物。”
這時,只見幾個公公搬來了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
桌子上放著筆墨紙硯,擺放在大殿的右側。
眾臣明白了:皇上沒錢了要讓咱們捐銀子。
宣武帝繼續說道:“邪王軒轅夜已捐了一百萬兩白銀,靜和公主也捐了一百萬兩白銀。
邪王將親赴沿海地區,督戰。”
這時,百官之首的柳丞相出列,“皇上,臣有些祖業,這些年家中夫人又管理得當,臣願捐五十萬兩白銀。”
眾臣一起看向柳丞相。
他們知道丞相家大業大,他為官清廉,捐這些實屬正常。
“好,難得柳愛卿有這份心意。
旁邊有桌子,柳丞相你坐在那裡,記下捐款人的名單和金額。
所捐的銀兩,三日之內送到戶部。”
戶部尚書唐執,你也坐在柳相的旁邊,稽核。”
“臣遵旨。”
他又繼續說道:“皇上,臣夫人的嫁妝豐厚,願捐二十萬兩白銀。”
“好,如今國難當頭,唐尚書是新上任的尚書,能做到此地步,也是效仿之楷模。”
江太尉也走出列,“皇上,老臣願捐三十萬兩白銀。”
“江卿家,你的這份心意,朕看到了。”
現場捐款,可愁壞了太子。
邪王捐了一百萬兩,自己應該捐多少?比他捐的少,沒面子。大臣們會笑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