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受
創作這個系列的過程,像是在量子海洋裡打撈無數閃爍的星塵,每一顆都藏著“共生”的可能。從最初的abo規則打破,到後來的多元文明共生,雙a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愛情框架,成為對“自由”與“存在”的漫長叩問。
最讓我心動的是那些日常與宇宙的交織——草莓糖紙既是實驗室的青澀暗戀,也是跨維度的文明密碼;資訊素共振既是生理設定,也是靈魂契合的詩意隱喻。當向黎延和陳明西在觀測樹下看孩子們奔跑時,我忽然意識到,所謂“共生文明”的終極答案,或許就藏在這些“浪費光陰”的瞬間裡:是烤箱裡永遠烤焦的馬卡龍,是光鳥羽毛上的紅藍漸變色,是每個“你在身邊”的平凡此刻。
寫番外時尤其感慨,從賽博宇宙的故障情書到魔法學院的契約玫瑰,每個平行世界都是對“愛”的重新詮釋。但無論在哪顆星球、哪個時間線,雙a的核心始終是“平等”與“理解”——不是apha與oega的宿命匹配,而是向黎延與陳明西的靈魂共振。這種超越標簽的羈絆,才是我想傳遞的終極浪漫。
感謝讀到這裡的你,願意陪他們走過千萬個宇宙,見證千萬種相愛方式。故事雖完結,但共生程式碼早已在想象的星空中蔓延——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世界裡,成為某人的“例外”,找到屬於自己的“悖論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