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大臣中其中一個領頭的大臣,“皇上不是不同意立太子?”
“皇上確實是不同意立太子之事,這一次不過是礙著眾位大臣的聲勢罷了,”皇后瞪著眼睛,“皇上最恨的就是暗中籠絡大臣之事,明兒不管皇上立誰做太子,你們都不要任何支援四皇子的話,沒得引起皇上懷疑。”
眾位大臣聽皇上這麼,忙點頭稱是,“還是娘娘考怒得周全。”
皇后笑了笑,這次立太子之事八成是不了了之,可卻成功地挑起了大皇子那邊對蘇慕容的敵意,大皇子身後有什麼人,她可是清楚得很,有了這幫人時時盯著,她蘇慕容就是千心萬心也有閃了神的時候啊。
到了第二日,皇上果然提出再次商議立太子之事,可因為昨兒皇后專門打了招呼,這一次眾位大臣雖然還是吵得不可開交,可支援大皇子的大臣和支援二皇子的大臣都差不多,支援四皇子的大臣有的去支援二皇子了,居然少了不少。皇上焦心著這事兒,也沒功夫觀察這些,可莫允灝卻是將這些看在眼裡,只冷笑著,不話。
皇上瞅了一眼朝堂,見五王爺仿若置身事外一般冷冷地站在一邊,笑了笑,“五王爺,不知你怎麼看,這太子之位?”
眾位大臣見皇上問五王爺,都安靜下來,緊緊地盯著他,五王爺在朝中一向有威信,話做事又在理,旁人都很信服。
莫允灝看了皇上一眼,大皇子還沒有被幽禁的時候,曾經向他請教過打仗用兵之事,在他看來,大皇子為人寬厚,又文采斐然,對政事也頗有自己的見解,他做太子,是實至名歸的,見這麼多人盯著自己,他笑了笑,那笑不達眼底卻頗有深意,他衝著皇上拱了拱手,“臣弟認為,大皇子可堪大任,立他做太子,是實至名歸。”
眾位大臣一聽五王爺這麼多,大堂裡立即傳出一片唏噓聲,有的是支援大皇子的鬆了一口氣的聲音,有的是支援二皇子的驚訝的聲音,支援四皇子的大臣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禁抖了抖嘴角,向殿外看了看,只見一個太監鬼鬼祟祟的跑了出去。
這太監正是皇后派去探聽今兒立太子之事的進展的,現在見他跑了回來,皇后忙問,“出了什麼事兒,你怎麼回來了。”
“大事兒不好啊,五王爺居然支援大皇子做太子,眼看著皇上就要下旨了呀!”那太監驚驚咋咋地。
皇后皺著眉頭,一拍桌子,有點搞不明白莫允灝的心思了,他不是該建議皇上暫緩立太子之事的嗎,蘇慕容的孩子都還沒生下來,他就這麼不想蘇慕容的孩子做太子?“再去看著,”皇后大叫,急得在屋子裡團團轉。
皇上見莫允灝這麼,又有幾分動心起來,想起皇后的早立太子免得各方勢力爭個頭破血流,點了點頭,“既然眾位大臣都認為大皇子可堪大任,那朕即刻就下旨……。”
支援二皇子的人和部分假意支援二皇子的人忙大喊,“皇上且慢,這事兒還得三思。”
皇上有幾分無語,“讓朕立太子的人是你們,現在朕真要下旨了,你們又在這裡瞎磨嘰。”
大臣又,“太子是得立,可立誰要慎重啊!”
皇上擺了擺手,“行了行了,怎麼都有你們的,等你們統一了意見,再來讓朕立太子。”
見皇上出了金鑾殿,孫公公忙跟上,高唱,“退朝。”
接下來的幾日裡,因著大蕭現在沒什麼大事兒,每日竟然都是在討論立太子之事,皇上被吵得煩不煩,每次都是他在上面坐著,一邊喝茶一邊打盹,下面的朝臣你過來,我吵過去,平日裡個個都是謙謙君子,文弱書生,這個時候竟然從有理論爭,引經據典,到人身攻擊,到破口大罵,跟那市井潑婦根本沒什麼區別。
到了後來,莫允灝乾脆以生病為藉口,不來上朝了,皇上恨得不行,他莫允灝可以找藉口,可他不行啊,皇上不上朝還像什麼樣子。
眼看著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到了第六日,支援四皇子的大臣建議,這麼吵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勸諫皇上等著蓉嬪娘娘的孩子生下來了再,雖然蓉嬪的孩子還沒生下來,可皇上對蘇慕容的看重,眾人都看在眼裡,還是有那麼個把個將寶壓在了蓉嬪身上,支援她肚子裡的孩子的。
皇上點了點頭,正和他意,雖不什麼蓉嬪的孩子能做太子,可能拖一時是一時,指不定到時候大家的意見就統一了呢,皇上想著大皇子一直被幽禁也不是個辦法,大皇子被幽禁著別人怎麼看得到誰好誰不好啊,“這樣,孫公公,你去一趟大皇子府,頒一道朕的旨意,就大皇子勤學謙恭,解了他的幽禁。”
孫公公忙答了一聲是,屁顛屁顛去了大皇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