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手中又多出一張紙條。
眼尖的觀眾立即發出了。
頓時稟住呼吸。
始皇瞧瞧的抽了個彈幕。
秦始皇開啟紙條。
看到上面的內容。
神情為之一喜。
直接唸了出來。
“開科舉,創太學:解晉升,海選官,納天下;育人才,建學府,杜世襲,絕壟斷!”
二十七個字。
字字如金,千斤重錘。
始皇臉上露著濃重的喜色。
大秦一統天下。
看似消滅了六國,但是各地難以真正統籌在大秦的中央管制之下。
王權不下鄉,大秦可以任命授與官員最低到縣級。
下面的鄉亭,基本大秦算是管不到了。
大多隻能依靠地方的貴族豪強來治理管轄。
所以六國餘孽得以流竄鬧事,遲遲無法撲滅斬盡。
不說下面,就說籌建出來的三十多個郡,數百個縣。
這裡面需要用到的官員數量就極為的多。
大秦初期主要選官還是貴族世襲。
到了始皇這裡,基本上走上正軌,以保舉、軍功、客、吏道、通法、徵士六種途徑選官。
保舉,主以舉薦賢良。
軍功不用說,主要用在軍隊,累計功勳升遷。
客就是客卿,始皇一統之前,非常的流行。
像李斯就是靠客卿制才嶄露頭角,有機會獲得賞識與重用的。
吏道和要選的是吏,屬於輔助官員。
通法,走的是秦律,精通秦律之人,透過考核,派往各地任職。
徵士,就像是現在的蕭何,直接中央發現人才,徵辟那些名聲大,德行好的地方人才。
當然除此六道,還有告奸、童子仕、因君所好、收降等特例!
但從來沒有一種能真正的解決大秦選拔官吏最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