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你是已有定項了?”
村長比誰都急,只因之前莊可卿描述的規模化養殖的場面太過讓人心動。
可他也知道,若是真的要辦養殖場,現在這時節也是不對。
一般豬仔都是開春買來,養個幾月稍穩了之後再劁。公的養到年底宰了賣肉,母的留著來年配種下崽兒。
可現在都快入九了,再抱豬崽顯然不合適,入冬了沒有母豬帶的小豬,再如何仔細著伺候,養大的都少。
“我打算先將番薯作坊的薯渣收來烘乾,做成薯渣粉後賣到鎮上去。”
莊可卿也不邁關子,直接就說了自己的打算。
“啥?賣到鎮上?”
村長直接傻了眼。
鎮上誰會收這個?
“村長爺爺,您還記得我同阿凌是在鎮北那塊地界買的大黑嗎?”
一說這個,村長就想起來了。
確實,松陵鎮北邊有塊特地圈出來的地方,就是專門供了人做牲易的。
若是去那邊賣飼料,倒也可試試。
“另外,村裡大夥也儘可來我這兒用柴換飼料。”
“冬日裡吃食少,家裡牲口少不得掉些肉了,若是有薯粉做了口糧,不說掉膘,說不定還能再養了肥肥的。”
莊可卿頓了頓,又笑著說。
“只是,這薯坊要想運作起來,光靠我一人還是不行,還得請您幫忙尋些村民幫忙幹活,到時我自會付工錢的。”
可村長卻是一臉擔憂。
“丫頭,你這話說的見外,招人不過小事一樁,我只是擔心你又出窯錢,又要僱人,就是家裡做再多豆腐,那也不夠了這隻出不進吶。”
他心裡默默計較著。
不若這招人就招些老弱婦孺的,他們做工比青壯價低些,左右窯坊不過是些看火添柴,轉轉把手之類的活,算的上是輕鬆的。
莊可卿是沒想到村長連這個都幫她考慮了,只俏皮一笑,做趣了說,“您可別擔心我了,這家裡不還有阿凌那五十兩嫁妝呢嘛。”
村長被她這嫁妝二字說的一愣,隨即也是大笑不已。
於是窯坊的事情定下了,沒得兩三日,上工的人就都到了齊。
莊可卿一看,都是村裡困難的人家,還有些媳婦嬸子的,心中更覺村長心善做事妥帖。
接下來薯坊日日工作不停,窯坊火頭也是天天不歇,很快烘乾的薯渣就存了不少。
她打算將這些產出分成兩份,一份分予村民,讓他們用這個搭配了其他鮮料來喂家中牲口,另一份,就拉去鎮上賣賣看。
於是這回又勞煩村長動了次銅鑼,招呼村中家家戶戶去窯坊領了薯渣飼料去。
而村民們哪懂什麼飼料不飼料的,只聽說這是白送了的,便都積極了很,大早的就去窯坊門口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