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石驚訝的瞪大了眼。
是啊,阿爺不說,他根本想不到!
這賣豆腐的貨郎日日走街串巷,都是把二李村這新鮮玩意說的天花亂墜,連人賣家是如何機緣巧合得了這方子的故事都是編了十好幾個,如今沒人不曉得這豆腐是二李村獨一份的。
而盤炕隊呢,人隊員直接就說自己是二李村的,是得了村裡人指點才學了這好法子,如今靠著這個也掙了個盆滿缽滿的。
粉絲和薯幹呢?
他一開始還真不知是從哪出來得,只知某天開始突然就在松陵鎮時興起來了,連路邊食攤,街上的雜貨店都有賣。
甚至沒嘗過鮮得都要被笑了家窮和土包子,幾文錢的零嘴都捨不得吃。
他也是直到二李村的姑娘和村長找上了門,才知道這東西是他們村作坊做的。
所以,阿爺的意思是……
黎石不說話了。
黎瓦匠見自家大孫陷入思考,心下微點了點頭。
還算是有些腦子。
想他黎誠又不是那種熱血衝腦的,活了大半輩子什麼都看了清清楚楚,如何會因為面上的親熱,就真的讓了自家大利益去?
這還不都是因為看好二李村嗎!
不,也不能如此說,應該是看好二李村裡那個背後出點子的厲害人物!
若是自家能因為這窯坊的事與對方結了善緣,那想來以後也少不得有自家些好處。
不過黎瓦匠心中計較歸計較,但也著實把這烘乾窯的事情放在心上。
一連幾日都是閉門不出,家裡所有都活計都是推給兒孫。自己只顧埋頭思考和畫圖,想到關鍵處,是連飯也不吃一口,當真是下了十分心血。
所以當他將窯坊都圖紙鋪在村長家堂屋的四方桌上時,連莊可卿這個後世的靈魂都覺得沒有比這更好的設計了。
整個烘乾窯成繭型,前後各一火口和手搖風扇,頂部六道細長散熱口,看上去十足的後現代風格。
“這圓頂可以讓窯內的熱氣走的更均勻,烘乾效率更高。”
黎石手指著圖紙上的拱型窯頂解細細解說著,甚至還因不確定自己用詞是不是準確而紅了臉。
“是……效率吧?我記得上次莊姑娘這麼說的。”
莊可卿微微一笑,應聲道,“確實是,看來瓦匠爺爺真的費了很大心血呢。”
說起這個,黎石當即就要附和一句,順便訴個苦,表個態。
誰知自家阿爺“嗯哼”一聲清了清嗓子,竟是給了他個不要多話的眼神,接過了話頭。
“磚塊材料大概一週可以備齊,在這之前,還需再帶我看下場地才好。”
村長當然無有不應,一行人當即就往番薯作坊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