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陽光好,地裡秋收忙完,松陵鎮下面幾個村子都到了農閒的時候,可二李子村卻是與眾不同,熱鬧的有些反常。
能因為啥,還不是五福記掌櫃來村裡訂貨的事給鬧的,都轉眼十幾日了,還給大夥兒掛在嘴邊呢!
“我就說要參加這番薯作坊吧!偏不讓!如今人家來了買賣,咱是丁點兒好處也沾不上。”
“那誰還能曉得這莊家丫頭這麼能耐了,也怪不到我頭上。”
村中有的農戶家裡吵著鬧著,說些當初要是如何,現在又能如何的話來,日日甩鍋砸碗的沒個歇。
也有些個能拉的下面子的,拎了東西就求到村長家去了,說是還是想在作坊找份工,哪怕是小工也行。
村長當然是沒同意。
當初好話是說盡了,丫頭也解釋的清楚明白,他是能勸的都勸了。那時候個個都是不情願的樣子,怕被人蒙了,虧著自己。現在看到能賺錢了,就上趕了來求,若是他就這麼答應了,豈不是沒法子面對當初支援這番薯作坊的人?
可村長話也沒說死,只講現在作坊剛剛開工,人都是夠用,如果後面還要招人,定是先考慮你家的。
這之後回再跟村民提收薯的事,大家都是不介意領個條子了。
也算是個進步吧。
而其他人倒是想來找莊可卿呢,覺得丫頭年紀小,定是比村長好說話的。可就是回回上門都捉不住人,次數一多,以為是有意避了他們,也就無奈歇了心思。
莊可卿這些日子的確是忙的狠了,腳不沾地的,飯食都不能按時吃,盡是作坊和屋裡兩頭跑,連家裡的豆腐生意都顧不上了。
沒了她幫忙,只剩了沈凌和秦蔓枝,兩人忙活瘋了也只能供上貨郎那兒的豆腐,以至於他們都是快一個月未得去鎮上賣貨了。
沒得那個時間。
再說,好不容抽了點空子,還是要用來蒸酒的。
不錯,她的薯渣酒已經試驗成功了。
如今四壇原釀,已經全部蒸餾成了澄清香醇的薯酒,只是除了自家人,她還未曾向任何人透露過。
她如今頗為可惜作坊裡做粉絲剩下的薯渣,只能做簡單的曬乾處理,後頭當牲畜飼料來用了。
時間過了飛快,不過十來天,胡掌櫃要的貨都是備好了。
這些天裡,村長又是特意召集了些無事的媳婦婆子,給這些個貨物縫了大批的袋子,工錢按一文一個來算,等貨賣了就結。
只這一招,又是博了村中不少人的好感。
臨送貨的當日,天剛麻麻亮,作坊裡就是人聲鼎沸的。村長是把家裡有牲口能拉車的都招呼來了,三千斤的貨,前前後後四五輛驢車,還不連後頭人推了的板車。
一行人在村民們的目送中出了村,大隊浩浩蕩蕩的,氣勢十足。
“這是哪兒的車隊啊?怎的從這兒走?”
途中有遇到去鎮上賣貨的別村村民,人都稀奇著。
這附近幾個村子,可都沒什麼好路,最近的官道和商道也是到松陵鎮就止了,從來就沒什麼商隊會從這裡路過的。
“嘿,老哥,你們這運的都是啥了?”有人還是忍不住了問。
“是咱二李子村的薯幹還有粉絲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