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臺心想,林子軒到底是幫誰的人,一會幫這個一會幫那個,連自己都分不清,他到底是幫誰了跟我說了這小子到底是可以在這麼多小丫頭面前說這些也不覺得害臊。就算自己狠心是來自於開放的現代社會,可是有些話聽起來還是那麼薄弱啊,根本就不能聽呀,大家都還是個小姑娘呢,哪裡能聽得這些話。
難道這傢伙不知道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這種事情嗎?
英臺見自己穿越過來的,英臺母親,聽著林子軒大放厥詞,這一幫小女孩念起來一點形象都不顧,而且已經提醒過她一次,他完全就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的,說著自己根本就不應該說的這種話,這個場合也不合適啊,這時候英臺孃親的臉色已經變得很難看了,而林子軒卻不知情?
英臺不僅提醒道:“表哥莫要說了,這些話都不合時宜,也不是現在能說得了的,而且難道你沒有聽說過,非禮勿視,非禮勿言?”
銀心也是,看著林子軒好像是走火入魔了似的,也不知道想要挑戰誰的權威,莫非是覺得夫人要打自己,所以在這裡為了護自己就胡亂說話,好把夫人的注意力給引開嗎?
可是就算這樣也不能把,禍事都攬到自己身上啊,要是夫人把責任都怪在他身上,他作為一個男人豈不是要被打的很慘,而且又不是祝福的少爺,這也是一個無家可歸,只有失去雙親的可憐孩子呀,就算是穿越過來那來到這邊的身世就是這樣呀,舉目無親的可不就是剩了舅舅舅媽家這麼個可以投奔的地方了。
可是銀心,現在是個小丫鬟,無權無事,連小姐的身份都不如,現在隨時都有可能被捱打了,而且如果自己要是幫著林子軒說話的話,不然肯定一下子就把注意力又轉移到自己身上那林子軒,這一護著自己的這麼一遭,豈不是白白的做了這些無謂的舉動,還是先不要輕舉妄動,等等看再做打算?
林子軒笑道:“不符合禮制規定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孔子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我連出處都知道呢,我怎麼能不知道這句話《論語·顏淵》不符合禮制規定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孔子的《論語》卷六顏淵第十二,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英臺看看自己母親,形象就是說能跟林子軒這樣一言一語的說著,說不定能把銀心給救了下來,也能把林子軒給救下來呢?
現在英臺,終於明白林子軒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了,原來他是在這裡做著無謂的掙扎啊,不管怎麼樣都是為了銀心不捱打,看樣子自己還真是誤會他了。
英臺說:“呵呵,啊,表哥就是有學問,這學問做的就是比我厲害,孃親你說是不是啊?這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是什麼意思?呵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是: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聽,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事不能做。出自《論語》卷六顏淵第十二顏淵問仁。呵呵我懂了,娘您聽的可還清楚,我跟著表哥學了不少學問呢。”
英臺母親道:“怎麼知乎者也當你娘又是個不識字的,你能聽得懂你們做學問呢?再說了,這我們剛才說到好像不是這裡吧,剛才說到哪裡了?”
林子軒笑道:“舅媽,剛剛就說到非禮勿視這裡了,要不我給你講講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故事吧,這個故事還挺有意思的,故事是這樣的……”
英臺孃親,見林子軒,這樣熱心自己又是個舅媽,而且一直把他當親生兒子來養呢。不能不給面子吧,便說:“好,你講,看你能把這個事情還能講出來一朵花不成……”
林子軒笑道:“呵呵,多謝舅媽成全,就是這話不吐不快呀,要是不說出來我恐怕要憋死了,以後我若是憋死了,你哪裡還有什麼指望啊,我這侄兒雖說不是親生的,但是對舅媽一直以來也像是親生的母親一樣看待,而且我自小失去雙親,我覺得對我好,表妹也跟我像是親兄妹一樣,我自然而然跟舅媽就比較親切。若是沒有我了,我肯定會想念舅媽的,難道舅媽都不想念我嗎?”
英臺心想這表哥可本事真大呀,一眨眼的功夫一想出來討好一臺母親了,這說幾句話甜的跟吃了蜜似的,連自己聽得都不知不覺動容了呢。
英臺母親道:“呵呵,孩子就是嘴甜,你講吧,我還在聽故事呢!”
林子軒笑道:“多謝舅媽捧場,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譯文: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擴充套件資料: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論語·顏淵。”
喜歡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請大家收藏:()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