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兩個冤家路窄的小冤家又一直到一起又吵了起來,那他們兩個人還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就看著他們這樣吵架,英臺是一點折都沒有。
英臺笑道:“我真懷疑你們兩個人算上輩子的仇人嗎?怎麼可能兩個人一見面就掐起來了呢,就是兩條狗也沒有這麼快就掐到一起了,能不能讓人安靜安靜呢,好像這次的事情都沒有關係著我一輩子的生死存亡嘛,你們就不能為我考慮考慮啊,給我想想辦法啊,到底怎麼去還是不去了呢?我現在都猶豫不決了,你們兩個人居然還在這裡吵。”
林子軒笑道:“去當然要去了,你要不去上學的話,我還年輕,想要出去泡美女帥哥的想法豈不是都泡湯了,那我們來到古代還有什麼意思呀,再說了你來到這裡可不就是為了遇到的梁山伯,你要不去的話你信不信也能遇見他,這就是命運的安排,躲都躲不過去,該你見的時候就來了!”
銀心說:“對呀,我也同意,你要是不去的話,這不是白瞎了,我們跟著跑過去來嘛,也不知道當時怎麼選了,我們跟著過了,要是我們沒過來也就罷了,既然已經過來了,還不能到處轉轉旅遊旅遊,這回去之後還有什麼意思?鬧了多少年就在一個大院子裡圈著當豬麼?”
英臺說:“哎喲,這回你們倆倒是不吵起來了,剛才掐起來的樣子,我以為幾頭牛都攔不住,怎麼不吵了?這是怎麼回事啊?”
銀心說:“不是不讓我們倆吵嗎?我們倆唯一一次陣營戰線都是一致的,所以不跟他吵……”
林子軒說:“我也支援銀心,從現在起你們倆掙錢一樣不會再吵架了,你就好好想辦法看怎麼能出去旅遊,現在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出門去再也不想選擇這個三寸之地了,雖然祝府大的好,但是每天這幾個園子逛來逛去的,可不就跟逛公園一樣,沒有一點新鮮感了嗎!”
英臺說:“表哥,難怪人家一心要說你是渣男,你逛個公園都還需要新鮮感,就跟你找個物件一樣,沒有新鮮感難道就不要了,難怪都是讓人家罵你呢!”
林子軒笑道:“哈哈哈,都說了讓我們倆不要吵架,我們倆就是現在好不容易只有您一樣不吵架了,但是你又來罵我,這是個什麼情況!”
英臺說:“我總得說兩句,不然的話我快要憋死了,被你這個渣男給憋死了!”
銀心說:“哈哈哈,英臺,罵的好罵的妙,就是要罵這個傢伙,不然的話他兩個自知之明都沒有,還以為他帥到天下無敵,就好像是大晉朝第一風流才子一樣呢!”
林子軒笑道:“就算是,大晉朝,一橫流才是,那也不是浪的虛名,以我這才學以我的相貌走到哪裡沒有姑娘喜歡的,又不是我要招惹他們,是他們家招惹我呀,就算是在座的這位還不是,你要招惹我,我可沒有從來沒有招惹你啊!”
銀心見林子軒意有所想的看向自己,便氣不打一處來道:“真是個討厭鬼,我不知道當初怎麼會有那種莫名其妙的想法,現在想想,有那種想法的人,真是讓我自己都覺得噁心呀,會喜歡上你這種人。”
林子軒笑道:“好了好了,你們倆還真是沒完沒了了,把我一個男人夾到中間給我氣受,不如我們商量商量去外面求學的事情,到時候也好能說服舅舅呀!”
銀心說:“哼,一口一個舅舅說的,好像真的是你舅舅一樣,也真是不害臊,一不小心就是一個窮光蛋穿越到古代來,認了個有錢就去,還真把自己當回事呀!”
英臺說:“銀心你也別打岔了,不要跟他吵架了,我們商量一下到底什麼情況,這才是正事,你不是想要出去玩嗎?現在有機會了,難道完不成你又罵著不去了嗎?”
銀心說:“要去,當然要去,總不能一輩子坐著看渣男,為了好男人多的去了,我怎麼能一直看著這個傢伙!”
林子軒說:“打住從現在開始,我不惹你,你也別說我,想要求學必須去,萬松書院。”
英臺說:“不是都說是尼山書院麼?睡衣都是這樣演的,那你這怎麼成了萬松書院了?”
林子軒笑道:“電視裡都是騙人的,你也相信了,據說有年代的,萬松書院原為報恩寺,始建於唐貞元年間。明代弘治十一年改建,因山上松林密佈故得名萬松書院。現代書院按明代建築風格復建,因書院發展成杭城最大的姻緣牽線之地,故取名“萬松書緣”。
後來書院按明代建築風格復建,設定了明線為“明清知名學府”、暗線為“梁祝愛情之地”兩條的文化主線,以中軸線上以古代書院的佈局為實景,而在右側巧妙點綴與“梁祝”十八相送等有關的場景。梁祝堅貞不渝的愛情是因書成緣,後來書院發展成杭城最大的姻緣牽線之地,名聲遠播省內各地,故取名“萬松書緣”。西湖三評西湖十景時孕情含意地叫它“萬松書緣”,位列之六。
英臺說:“不是梁祝都是晉朝發生的故事,怎麼你這個反而是唐朝的報國寺,你搞什麼毛線,這個書院聽起來就是假的!”
銀心也說:“對呀!晉朝離唐朝離了兩百年,這之中的差距不是一點大,編也要有的歷史依據好嗎?”
林子軒笑道:“我去,歷史依據,我們就活著在小說裡,雖說歷史有,可是歷史上的梁祝在哪裡上學可不都是小說裡編的?”
林子軒又說:“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參政周木在報恩寺舊址上改建而成,山上松林密佈,故叫萬松書院,是明末清初時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學生遍及全省11府。明清代著名學者王守仁、齊召南、秦瀛曾在此講學,詩人袁枚曾就讀於此,他們都同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南巡時,分別賜額“浙水敷文”、“湖山萃秀”。現遺址尚存有‘萬世師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見“至聖先師孔子像”的石碑等物。在錢塘的民間,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臺結伴就讀萬松嶺上的傳說,最早將“梁祝”故事與萬松書院結上關係的是明末清初,寓居杭州的著名劇作家李漁所創作的《同窗記》。”
喜歡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請大家收藏:()穿越成英臺,帶著山伯逃婚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