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英臺就找家丁小米哥說:“小米哥,你知道哪裡有銅和鋁嗎?”
小米哥是英臺這院子裡的一個男孩子,十六七歲,比英臺和銀心大個七八歲,但是身材已經很高大了。
人也長得帥氣,英臺發現,要幹什麼事,特別是幹大事的,憑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必須還要有團隊,這個小米哥長得帥,人看起來也正直,估計要是拉攏成自己人,以後恐怕能幫助英臺吧!
不管怎樣,幫不了,最起碼不會成為阻力就對了!多一個朋友多條路,少一個敵人,少座山麼!
英臺這如意算盤打的穩,想起什麼就辦什麼,反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子還久呢!
等自己長大還還八九年呢!這大約十年時間,英臺就不像,憑自己一個現代思想的聰明才智,不信在古代闖不出一片天地來?
這小米哥見英臺九小姐對自己親切的叫小米哥,自然高興的很,心想這祝家姐妹裡,就九小姐,對自己另眼相看,不把自己當奴才看。
當即就很熱心道:“九小姐,您要銅做什麼?”
英臺笑道:“我自有用,我要的是鋁和銅,兩樣,不是隻銅!”
小米哥為難道:“九小姐,我也很想幫你,可是我只知道有銅錢,可沒聽說過有鋁,鋁是什麼?”
英臺笑道:“呃,好了!我知道了,小米哥,你忙吧!我有事再找你哈!”
小米哥笑道:“好的九小姐,有事儘管找我?”
英臺笑道:“我會記住你說的話都小米哥哥,呵呵!”
小米哥自這之後對英臺可謂是不同。
英臺沒找到東西,只得悻悻然回去,心想莫非晉朝還沒有鋁嗎?
英臺回去之後和銀心商量道:“你是不是搞錯了,這晉朝沒鋁啊?要是沒有鋁,那我們豈不是造不成電池了?是不是就沒有手機可以用了?”
銀心道:“哎呀!你還別說,鋁是最難冶煉的金屬了,晉朝很可能沒有鋁,要不我們查查?”
開啟百度就發現一則關於晉朝有鋁的新聞。原文如下:
1953年3—4月間,南京博物院發掘了這座古墓,原來墓的主人是西晉平西將軍周處,就是《世說新語》中著名傳奇故事《周處除三害》的主人公。
周處死於西晉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考古工作者從周處屍骨的腰部發現了17件帶有鏤孔花紋的金屬帶飾17件是指較為完整的帶飾,另外還有少許小殘片,如果也統計在內的話是約二十餘片)。
1956年南京博物館把其中一小塊殘片送交南京大學化學系檢驗,檢驗結果是
這塊殘片的成分是80的鋁、10的銅、5的錳,這意味著“中國至少在公元297年就已經能夠冶煉鋁”。
如果這項鑑定結果正確,並且能夠完全排除樣品是後世混入的話,那可是冶金史上的驚天大發現,要知道從科學角度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鋁是極難冶煉的金屬,西方世界也是遲至1825年才第一次用鉀汞齊從
氯化鋁中提煉出很不純的鋁,1827年才發明了鉀還原法來提煉少量純度較高的鋁,
直到1886年才試驗成功能夠大規模生產的電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