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尹壽松則進一步說:“奉天省張省長訓令:‘本省長根據奉天省議會決議,訓令省內各縣知事轉令各地方,自民國七年1918年)一月一日起,人民商賈等不得將土地私租外人,不得以地契等證據為抵押,向外人私自借款,否則,上述行為一經發現,將以盜賣國土罪及私借外債罪論處。’我方已將私立兌契地戶逮捕法辦。在鐵道附屬地居住之趙獻臣涉嫌幫辦,我方請貴方協助查詢,並移交我方按我國法律懲之。”
御廚友浦見尹壽松義正辭嚴,手中有大量的資料據理論爭,不得換了口氣:“不知此人是否在此居住。我方公民在商租地畝時,就是種地。一旦收回損失巨大。比照四洮路局佔附屬地之地置換辦法,可以用相同之地進行置換。”
尹壽松知御廚友浦理屈詞窮,開始用無賴手法抵抗,以便為日本人爭取最大利益。尹壽松對此毫不妥協,頭腦清醒的縣知事想起:“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古訓,於是輕鬆地說:“所長先生是想用不合法之地換取合法之地。是否意味著,我們也可以用鐵道西側之地,置換附屬地鐵道東側之地給我們建立四平街新市場之用?”
御廚友浦好像抓到理似的馬上反問:“縣知事先生,你這是拿我們的地換之。是何道理?”
尹壽松譏笑道:“請問閣下,在這裡哪塊土地是日本的?”
御廚友浦和島村喜久馬都沒有弄清土地關係,蒙古達爾罕王的領地,只是放墾,還沒出賣過土地。故出此笑話。
建四平街新市場所用之地,是經蒙古王爺同意後,尹壽松上報奉天省當局批准才開建的。御廚友浦多次狡辯,終因理屈,沒能阻止新市場的建立。最後,御廚友浦無話可辯,只好索要高價。尹壽松見土地已經確權,日本人耍賴拖延時間。為儘快建設好四平街新市場,只好讓步。最終,270畝土地作價朝鮮銀行金票7532.91元,土地由梨樹縣公署收回。
尹壽松向御廚友浦追要趙獻臣,本意是保護當事人,免遭日本人迫害。可惜的是,沒能找到趙獻臣。被御廚友浦找藉口抓進大衙門。隨後,為了掩蓋真相,還是把趙獻臣給活活打死。
土地之爭完勝,更增加了尹壽松辦市場的信心。共計收回熟地2,082畝,1921年5月13日,梨樹縣公署發文行字六十九號),公佈開闢四平街市場的佈告,頒佈《四平街新市場的章程》,及一系列優惠的開發政策,進行招商。招商的佈告一經張貼,商民紛至沓來,爭先恐後領買地號,修建房屋。初期報領地號的商民就達三百餘戶。
尹壽鬆透過與御廚友浦多次交涉,深感掌握法律條文根據的必要。於是,根據自己的體會。寫出了《中日條約彙纂》附國際公約及互約。此書於民國23年1934年)出版。屬名:桐城尹壽松編纂。
鄭慶義得信後,十分高興,馬上把吳善寶等人找來商談。鄭慶義:“諸位,盼望已久的到一面城買地的事,終於等來了。你們說說,咋買,買多大塊地。除了收糧還能幹些啥。”
吳善寶:“前一陣聽了不少人說:一面城那兒說道挺多,建上建不上還不一定呢。”
朱瑞卿:“那都是日本人使的壞,說一面城有塊地屬於滿鐵日本人的。”
鄭慶義說:“那是御廚友浦搞的鬼,指使人到一面城騙租一塊地,等辦好手續後,他領憲兵去那兒搗亂。沒成想新來的知事沒捋那份鬍子,引經據典給御廚友浦頂了回來。其實這事很簡單,咱這兒的地都是蒙古王爺達爾罕的領地。是從西公益地局租來的,要是啥人都能把地買了,我早就下手了。新市場是尹知事請批的,蒙地轉民地。沒有中國籍不可能買到。”
吳善寶:“御廚這麼反對,你再到那買地,讓他知道了還能有好啊。”
朱瑞卿膽子小:“那可尋思好,日本人不讓,知道了還不給你窟窿橋走呀。”
鄭慶義:“這事也不能大張旗鼓。不過,他早晚都得知道,也沒啥怕的,他還能攆咱都去一面城啊。”
朱瑞卿:“也是都攆走了,他就更抓瞎了呀。”
鄭慶義:“我就不信御廚友浦做事那麼絕,人都攆走了,他還收啥捐稅?不過是嚇唬人罷了。反過來說,咱真要是離開這兒,買賣還不一定好做。”
倆人不解,朱瑞卿問道:“在哪兒還做不好買賣?”
鄭慶義:“買賣那兒都能做,做成做不成可就大有說頭了。想我鄭老寒在這兒也混十多年了。咋也捨不得這個地場,我有一種龍興在此的預感,早晚趕上益發合。”
吳善寶:“我們跟著你就是看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