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蠟燭被風吹得搖晃,算是回應。
她在廟中呆坐一會兒,從前的種種還回蕩在這裡,有李子安的琴聲,他講過的故事,他說過的奇怪的道理,當然最多的,還是他放肆的笑聲。
他總是會笑她,好像她說任何話都是好笑的。
他又不像村裡其他人那樣只是取笑她,他總是一邊笑她,一邊被她感動,他有時眼裡會閃著淚花,真誠地告訴她:你做的是對的。
我做的是對的。無數次,當水舟搖面對非議,都會這麼說,這成了她抵抗世俗的勇氣。
居然信一個叫花子的話,每次香梅都會氣急敗壞。
是啊,一個叫花子。
可這個叫花子真的只是一個叫花子?
她的眼眶溼潤,鼻子跟著酸澀起來。
“哈~”深嘆一口氣,罷了罷了,就像蘇一說的,要走的人一個也留不住。
她揉了揉眼睛,為了轉移注意力,便又在這無比熟悉的廟裡環顧,忽然就被那角落的神像吸引了,拿起蠟燭湊過去,惦著腳細看。
據說這是一張泰山奶奶的畫像,只是年歲長了,紙張泛黃,只剩一個模糊的大體輪廓,供奉臺上還有幾個零星的香燭,她費了半天勁兒終於點上。
像模像樣跪在蒲團上,開始祝願:祝您八月十五開心快樂,希望您的房子能為您遮風擋雨......哦,還有,您的畫像實在是太模糊了,哪天您要是照鏡子再描一個吧......也不知道,神仙的世界裡有沒有照相機......
她走後,江河從窗戶翻進來,靜立在那神像前良久,忽然從蒲團下翻出紙筆,奮筆疾馳。
一個夜晚過去,太陽把光灑進廟門的時候,一張清晰的神像圖,正掛在供奉臺上方,輕快搖晃著。
中秋節過後就是忙碌的秋收,正好趕上孩子們國慶放假,田地裡到處都是打鬧的場景。
由於水舟搖家與山明家交好,再加上靜兒和琴心家,他們四家便合起夥一起幹,男的負責在田地裡裝車往家拉玉米,女的就在家裡剝玉米。
都說人多力量大,原本一家子十來天才能幹完的活兒,幾家一起三五天就能完成個大概。
周水村大街小巷都鋪滿黃橙橙的玉米,最高興的自然要數孩子們,他們踩著玉米當雷區,攜起一個玉米當炸彈,扔得到處都是,沒少招來大人的叫罵。
可是誰又在乎呢?周水村的孩子早就練就百罵充耳不聞的金剛之軀。
身為大孩子的水舟搖也被迫加入到剝玉米的行列,先從自己家剝起,再到山明,靜兒嬸家,她做的煩膩了,就躲到奶奶家偷懶去。
“這懶姑娘,以後找婆家,看誰要。”
一群人鬨然大笑,山明媽幽幽說道,“也不怪人家懶,現在的孩子哪兒還有喜歡種地的。”
就算是他們喜歡,家裡大人——這些受過土地磨礪的人們,也再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能去城裡最好,哪怕是進工廠打工呢,過這乾脆跟著裝修隊賣體力去。
“聽說最近石軍兒也去城裡打工了。”
“可不是嘛,自從娶了這個孟青,總算是走上了正道,也算祖宗保佑。”
“真是撿了寶了,這小媳婦長得俊不說,那小嘴兒鏰兒甜,多會兒見了嬸子長嬸子短的,一看就是好教養。”
“誰說不是呢,哎,聽說懷上了?”
“這個倒不太清楚,昨天聽凱凱娘說村長家孫媳婦兒懷上了。”
“一年多了,終於懷上了?”
幾個人七嘴八舌邊聊邊幹活,時間消磨得很快,一會兒就到了該吃午飯的時候,最近就是在誰家幹活就在誰家吃飯,午覺也不睡了,趁著男人們在家,早做完早了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