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虞國公夫人出宮, 虞惜晴帶著人慢悠悠地回到正殿, 令她意外的是, 元和帝還在裡面坐著等她。
而且,看上去一點不快都沒有。
元和帝見她進來之時,就翹起了嘴角, 立馬支著耳朵想聽她的感謝, 畢竟他特地過來為她解決了虞國公夫人這個大麻煩。
虞惜晴卻沒有意識到他的想法,只奇怪道:“皇上怎麼還在這兒?臣妾以為回來的時候, 皇上定然會走了。”
元和帝鬱卒,“皇后你就沒別的什麼想要和朕說的?”
例如誇誇他做的好之類的。
虞惜晴莫名, “難道皇上有什麼話要與臣妾說的?”
“算了。”元和帝看了她一眼,鬱悶道。
虞惜晴瞧瞧看他一眼, “不過, 臣妾還得多謝皇上特地過來為臣妾解圍。”
元和帝打起精神,耳朵瞬時間支了起來, 還想要聽到更多,哪知道虞惜晴只說了這一句再一次閉上了嘴, 元和帝不可置信地看向她:“沒了?”
虞惜晴眨眼點頭, 元和帝深呼吸了一口氣, 自我安慰道,反正皇后清楚了他來的目的, 也不算是白好心。
元和帝轉念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對了,欽天監算到大後天午時的立春, 皇后今天就要讓各宮準備齋戒了。”
春為萬物之始,在立春之前,後宮諸人皆要提前齋戒三日,然後在立春當時,舉行迎春儀式,由皇帝皇后率領文武百官至郊外迎春神句芒,與百官同行“籍田”之禮,身體力行作為表率以倡導農事。
通俗點來講,就是要到郊外種田。
而迎春當天的服飾也特別講究,皆統一的一襲青衫,而女子,則要剪綵為燕,將其戴在頭上,作為配飾。
“皇上放心,臣妾定會安排妥當。”虞惜晴從前也參加過迎春之事,對於這些自然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元和帝自然是放心的,但凡是他安排給皇后的事,她就沒有過不盡心盡力的時候。
元和帝心中苦笑一下,然而就是因為她太盡心盡力,他不知何時起越來越信任她,以至於當她決定要抽身離去的時候,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不捨得。
虞惜晴下午便差人召了各種的妃嬪們齊聚坤寧宮,將迎春齋戒之事吩咐了下去。
“皇后娘娘。”裴蝶眉頭緊緊揪起,“難道臣妾們也要與文武百官們一起下農田?”
她從前在家可從沒做過這個,而且田裡那麼髒,據說還有很多蚊子圍著叮妖,多難受啊。
虞惜晴看了看四周,發現眾人皆是一副擔心的表情,不由好笑道:“下田那是皇上的事,我們只需要采采桑葉喂蠶而已。”
裴蝶送了一口氣,只要不是讓她下田一切都好說。
“你們都記住了,那天換上青衣,頭上的頭飾只許為青『色』,也或者剪燕戴在頭上。”虞惜晴叮囑道。
“臣妾遵命。”四妃一同回答道,緊接著是眾位低位妃嬪們開口,“嬪妾遵命。”
迎春這一天,是後宮低位妃嬪們期盼已久的事情,畢竟只有在這一天,她們才有可能出宮,然後順便見到家人。
哪怕只是見那麼一瞬間,有些人也早早地就遞口信給家人,讓家人做好準備了。
三天齋戒過後,立春的日子總算是來了。
宮門口右邊擺放著春神句芒的像,左邊擺著春牛的雕像,由元和帝率領文武百官們對著春神句芒行禮。這一日城中的百姓也早早地就趕過來觀禮,乍眼望去,綠泱泱的一片。
虞惜晴等人隨著元和帝一同下車,宮人們給每人手中遞上一炷點燃的香,虞惜晴與元和帝一同站在春神句芒的神像前面。
“………願春神在上,庇佑今年雨水豐澤,使百姓享豐年之喜。”元和帝雙手捧著香,對著春神句芒的雕像鞠躬道,虞惜晴也跟著他一同彎腰。
隨後,一眾大臣皆跪下伏首,前來觀禮的百姓們也虔誠地跪下,期望今年是個雨水好的豐收年。
“皇上,該打春牛了。”
給句芒上完了香,宮人們端上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一根柳條鞭子,用來打春牛,打完春牛就意味著這一年的懶惰皆被驅散。
所謂春牛,實際上就是用竹子加紙片糊的一個半人高的紙牛,不過紙牛的做法也很講究。
春牛的肚子裡早就裝了五穀,牛身牛尾都有固定大小,牛身長三尺六寸五,牛尾一尺兩寸,代表一年天數與月份,就連那鞭子,也有規格,長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節氣。
“時辰到!”鑼鼓被敲了一下,元和帝提起柳條鞭在牛肚子處連抽了三下,脆鞭一響打出春。
元和帝將鞭子扔到一旁宮人的手中,春牛也很快被宮人們搬到木板車上固定。
接下來他們要去郊外祭春,眾人再度上了馬車,隨著一聲出發,馬車搖搖晃晃往城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