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巨響,似若仙人敲鐘於天上,且有耀眼明光成束於蒼穹降臨,照在了流水的身軀之上。
流水雙臂已開,且是翹首仰望著蒼穹明光,黑白交織、如若水墨畫卷的雙翼於背後瞬展而出,在撕碎身上衣物的同時,更有無數黑白交織的精緻羽毛四散而出、當空飄落。
於八方而至的無前長刀盡經一瞬即湮於明光之下,而明光之下的流水僅憑一念,即使闊空瞬辭大地並於剎那化作流光,直奔遠方那剛剛落地的青鸞而去。
啪!沒有任何懸念,那似由仙人一念所掌的長刀,僅在剎那便貫穿了青鸞的胸膛,且是順背而出...直奔遠方。
砰!闊空過往,大地皆是炸裂,且有風雷激盪,縱是遙在萬里之外的高聳圍牆,亦於剎那間崩碎、湮滅。雖不見闊空去處,卻可見遠方那無明夜幕之下,潔白光柱攜擎天之意而瞬起,且在剎那間吞沒、湮滅了一切。
血洞,起於青鸞膛前,亦是留在身軀的中線之上。脊樑已被貫穿,身軀自然也就無力跪倒在地,且似罪人一般呈現著彎腰垂首的模樣。不知脊樑是否能夠自愈、重生,但那似若化身仙人的流水,卻是於遠處緩步而至...
流水展翼,傲立青鸞身前,不僅居高臨下的看著她那彎腰曲膝的模樣,更是於抬手間喚回萬里之外的長刀闊空。因展翼而於蒼穹灑落的明光,依是照在流水那聖潔的身軀之上,亦是隨他臨近而照在了青鸞那滿是血汙的身影之上。青鸞無動,流水卻是抬手,將闊空搭在了青鸞那瘦弱的肩膀之上,似是仙人慾對罪人做出最後的審判...
“因何持刀?英雄之名?心中信仰?還是對蒼穹之上的嚮往與渴望?”流水有問,且以寒聲相問,也許他並不在意青鸞是否會開啟柴門並去往更高的天上,僅是在意青鸞持刀的目的。
“守護這片大地,並讓所有人於苦難之中找到方向,這便是我的信仰...”青鸞依是跪在地面之上,卻也未因肩上長刀而驚慌,僅是於垂危之際訴說著心中的信仰,雖然心中依是牽掛著青羽,但她卻也知道...青羽應該已是行至遠方。
“哪怕這所謂的信仰,會讓你所在的世界滿目創傷?”流水依是傲立明光之下,似在詢問著青鸞的想法,也似在告知她盲目追尋信仰的結果。
“我要向仙人許下願望,讓九重天闕的百姓共浴一片明光、仰望同一片蔚藍。”青鸞雖是訴說著心中崇高的理念,卻是微微側首看向了一旁...那萬花凋零之處。
“這是你的願望,還是九天百姓的願望?還是說...你所認為的願望...便應該是所有百姓的願望?”
“人們總是追求更好的,九天若可合而為一,眾生即可生而同等,豈有不願之理?”
“這只不過是你美好的幻想,也許在你眼中是九重天闕將人們分出了高低,但你從未想過的殘酷現實卻是...它僅是將無法承受重任的人們,保護在了最下。”
“保護出了貧瘠與荒蕪,以及一成不變的夜幕?”
“為何不用雙手將貧瘠化作富饒,並將荒蕪化作肥沃,從而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青鸞不曾回答流水所問,依是跪地側首,看著一旁那萬花凋零之處,在得見一張張滿是絕望與驚懼交織的面孔後,方才再度開口問道:“那他們又做錯了什麼?”
“也許...他們僅是見到了並不屬於他們的美好。”流水亦是順著青鸞的目光而望,看向了那萬花凋零之處。雖然目中神色依舊堅定,但雙眉卻是再度緊蹙,散發著若有若無的無奈與悲傷。
“也許僅是見到?如果這是一種罪孽,那麼又是誰給予你制裁罪孽的權利?”
“秩序的安穩,必然要有所犧牲,犧牲一小部分而保全所有,這便是我的理念與思想,哪怕它們並不崇高或偉大。不過我也不會去否認什麼,畢竟這便是...我經罪孽之手散播下的苦難。”
“你這樣的人...也配繼承英雄的過往?”
“但繼承了英雄之名的你,也未曾在繁花凋零前及時趕到。”
“若我及時趕到,你便會放過他們?”
“若你及時趕到,我會殺了你,從而間接扼殺他們去往上層天闕的可能性,畢竟...柴門僅能由英雄開啟。”
“這麼說是我害死了他們?”
“我不會推卸責任,也不會否認滿手血腥的事實,我錯在殺了這些無辜的百姓,而你則是錯在...繼承了英雄之名。”
“僅僅是為了一份可能性?”青鸞依是跪地,且以不解之聲而問,似在詢問流水為何要這麼做,也似在問英雄為何會這般無情。
“是為了抹殺一切有可能引起動盪的因素。”流水依似仙人傲立,且執闊空抵於青鸞之肩,不僅似在訴說著心中的堅定與肩上的責任,也似在訴說著心中的...信仰。
“憑什麼?!”青鸞依是質問,質問流水憑什麼這麼做,也似在質問流水憑什麼將那些無辜的百姓當做動盪的因素,哪怕流水...早已給了她答案。
“憑我揹負的不僅是英雄之名,尚有職責與使命!”流水堅定而言,似乎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畢竟揹負起了英雄之名,自然也就要承擔起英雄應該承擔的職責與重任。
“你不配...”青鸞依是跪地垂首,不過膛前那通透的血洞卻是開始漸漸癒合,而斷掉的脊樑也是漸漸得以重生。
“也許我真的配不上這英雄之名,但我卻問心無愧,因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持九天的安穩秩序。”
“為了安穩便要剝奪人們對高處嚮往的權利,為了維護秩序便可以擅自將其視作動盪的潛在因素?”
“若這份權利建立在他人的痛苦與不幸之上,那麼我甘願承擔一切罪孽於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