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部的起源,源自部落氏族般的巫師派系的一次協商。
這種協商的擴大化應用,誕生了1298年的巫師國際公約。
而霍格沃茨的成立,能算是它的縮小應用。
簡單點說,就是一些有資格玩,也願意參與的巫師,透過協商,集資建立並持續供養的一個惠及所有巫師的功能設施。
這確實是一片好心,卻也沒那麼純粹。
畢竟利益,不光是直觀的金錢。
靠著這類設施的運作,吸引星散於各處、過自己小日子的巫師聚集,讓聚集變得更有黏度。
畢竟擁有超凡能力的巫師們生存能力較強,即便是在現代,混跡於麻瓜這一龐大的群體中吸血,也照樣做人上人,吃喝不愁。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巫師們都是以非常鬆散的模式,構成一個只有一定交流職能的鬆散圈子,一年也就是那麼幾次大的集會,以物易物什麼的。
是後來,在外部壓力下,以及有氣魄、有格局的強者的操作下,聚眾成部,吞併建國,這是武功,文治,就是包括霍格沃茨在內的這些個公益設施。
早期的霍格沃茨,遠不像現在這般宏大,當時它只有主體城堡,並且內部也不算完善,斯萊特林又因理念不合,於後期出走。
四位建校者尚健在時,就已經在探討霍格沃茨的未來,並決定由魔法部接手。
當時的魔法部也很簡陋,就連用於運轉的費用,都是攤派制。
在半召集、半強迫的推動下,校董會成立。
千年風雨,早先的那些宛如部落酋長般手握財政大權的家族基本都不在了。
後續的校董,就是包括布萊克家族在內的這些。
這是被明確了權力與義務的一代。
也就是說,想在魔法部指手畫腳,一些公益類事務就必須參與。
家族有興衰,玩不起了怎麼辦?自然是有人下去,有人頂進來。
一般來說,這類事務都會在十年一次的校董大集會中提出並解決。而與之對應的,是校產的全面盤點,以及未來展望報告等等專案。
這種僵硬死板的管理模式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說校董欠費。
布萊克家族就欠著六年的費用,事實上在沃爾布加還未去世前,就已經繳納不起會費了。
而且,並不是所有欠費的校董都是因為像布萊克家族那般拿不出錢而拖欠,他們拖欠的原因是出於資本運作。
如今攤派費增長到一年兩萬,十年就是二十萬,一百萬英鎊,這不是個小數目,拖欠,就能拿這錢去生錢,交了,那就沒的玩了。
這也是魔法部這些年權威日重,能夠任免霍格沃茨校長的原因。
霍格沃茨每年產生的費用是從魔法部發出來的,魔法部自身的盈利產業漸增,不管校董們是否拖欠,錢都會、也必須及時發到學校。
不是沒有校董質疑過霍格沃茨的花費巨大。
可細一算賬就會發現,這個機構真是個吞金獸。
兩萬金加隆,也就夠兩位教授的薪水。巫師們做實驗、吃喝拉撒、魔法陣維持的能量石消耗,這都是錢。更別提巨大城堡及一系列設施的基本維護修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