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行止,而通禮節,講道德,而事躬行,此乃真君子也!”
讓這位寧書生名聲大噪的可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言論,而是因為他知行合一,無有掛礙,甚至一切都是發乎本心,而非壓抑。
這就讓天下人震驚了。
畢竟為了宣揚學說,也是有人幾十年如一日,可是似他這般所想便是所做者,古往今來也是罕有,哪怕是有,也是到了學術大成之後,知行無矩造就的。
是以哪怕知曉這位承接的是儒家學說,可是百家當中的高士見到寧書生的時候還是情不自禁的尊稱一聲‘先生’。
久而久之,這位寧書生的名字都被人忘記了,世人在言寧氏,言寧先生的時候肯定就是在指他。
只不過是人就會有煩惱,哪怕是已經隱隱被人稱為半聖的寧先生也不例外。
一方面是他的學說已經接近大成,卻還未有人繼承,另一方面也是關於私人的事情。
在乎於眼前這位聶姑娘。
他並不傻,能夠成就一方學說,甚至被稱為半聖之人,要是有人說他傻才是真傻。
可是偏偏有些事情看得透也放不下,使得他耽擱了多年的歲月。
要不是此迴游歷紅塵看到了一些東西,如今也未必真正想通。
當年蘭若寺一行,他固然遇到了種種奇詭怪誕,也讓他邁入了修行者的行列,可是他最大的劫難卻並不是在蘭若寺當中,而是從蘭若寺內回來。
是緣,更是劫,若非寧書生察覺到了異常,幾次把持住了自己,漸漸讀書明心見『性』,感悟出了一顆丹青玲瓏心,未必可以渡過這一劫難。
可是這一劫最難就難在,無窮無盡,只要他還有情,這劫就過不了,可是要是他斷情,那麼他也就徹底輸了。
千頭萬緒,幾次從最開始的心意梳理起,一邊歷劫,一邊讀書,這才是寧書生短短十年間於學問,心『性』之道上超乎古今,突飛猛進的真正原因。
只不過這種磨礪到了今日終於到了盡頭,不止是因為他已經徹底將自己的學問大成甚至命名為‘心學’,更是因為他已經做出了選擇,而這種選擇的結果是什麼,他已經不再在意。
..
手指敲擊在書桌上,今日份的奏摺早就處理完畢。
趙無憂難得的閒暇時光,便是在感受著天庭那邊的時刻變動。
若不是偶爾還需要分心在地界那邊,他可是能夠看戲看很久了。
周圍的侍從人等早就已經屏退,就連童貫也被他趕了出去,凝聚嶄新的天人道體成為捕風人的首領,而不是守在皇宮內院。
倒是皇宮的修整已經被排上了日程,之前是以為趙無憂並不在意,現如今他既然提了出來,那麼修繕和改造也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自然沒有誰會逆了趙無憂的意。
后土道果和人皇業位盡皆歸身後,趙無憂來到此界的需求已經只要時間到了自然便能達成,也就沒有太過急切的意思。
反而任由此界發展壯大,越圓滿,越完整,他能夠取得的成果也就越豐盛。
而起生靈人道以及輪迴地道對於趙無憂的促進也是難以想象的,湖山書院作為趙無憂的一個試點,如今已經成立了不短的時間,尤其是一人的加入使得他越發關注湖山書院,倒是使得人妖之間的矛盾緩和了不少。
尤其是大宋越發昌盛的如今,妖族不得不考慮一下如何與大宋人族的相處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