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對民風開放,百姓的輿論不受限制,素景再度成為輿論狂潮的中心。百姓們對公孫景遠這個新皇的推崇只需一日時間,便褒貶不一。
對於這兩個人,有人說好,也有人說壞。唯獨只有一人,聲望更是空前,那就是妙手公子。
天下百姓人人都說院首大人通曉大義,愛民如子,不忍天下子民於水火,傾盡全力救活了被院首夫人傷了性命奄奄一息的新皇。
有人大膽放言,院首大人是天神降世,庇佑落月。落月可以沒有皇上,不能沒有院首大人。
這個言論一經傳來,便風起青萍,再也剎不住。不肖一夜,便遍傳天下。
相較於外面的熱鬧,落月城卻甚為寂靜。
落月城處於落月王朝中心,百姓們敏感地感覺京城籠罩的氣息如烏雲壓頂,雖然民風開放,可以豪言,但都不約而同地噤了聲,無人敢談論此事。
第二日,昏迷了一日一夜的皇上醒來,自然不能早朝了,下旨令毅王暫時監國。
同時又下了一道旨意,“追封錦王公孫遺為隕錦皇。三日後以帝儀入葬皇陵。”
帝議就是玉輦出葬大禮,文武百官相送。
這一道聖旨下達後,文武百官紛紛前往璃府給錦王弔孝。
璃府府門大,府內院落深深,公孫遺的靈臺搭在前院,文武百官進來就可徑自弔孝,之後離去,內院與前院一片碧湖和竹林阻隔,素景在內院,只隱隱聽到前院有些動靜,但不會吵到。
一連三日,朝中除了給錦王弔孝,禮部安排葬禮之事,再無它事。
皇宮中新皇養傷,再無旨意傳來,也未對那日院首夫人怒闖金殿殺他之事置一詞片語。
三日一晃而過。
第四日,公孫遺出葬,一早上,雲武百官便齊集璃府。
素景覺得這個孩子雖然不是公孫遺,但她頂替了公孫遺,也是大恩了。便出了內院,打算送他一程。
朝中文武百官,除了毅王公孫景毅,仁王公孫景仁外,來的人都很齊。見素景出現,都想起金殿她冷顏刺殺皇上之事,一時間面色各異,都不由地露出幾分謹慎小心來。
素景不看眾人,在火盆前扔了幾張紙。
錦王雖然還只是孩童,但棺木依照王爺棺木的規制製作。幾尺見方,並不見小。
一切事宜畢,吉時起,準備送棺木出府。
這時,璃府大門口傳來一陣馬蹄聲,大約三四匹,不多時,馬蹄聲在大門口止住,有幾個人翻身下馬,進了府門,其中一人喊,“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