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原則的含義,讓陳晨一下想到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構建體系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能量。
但是體系一旦成型,增加細節、補充設定的時候,能量消耗會越來越低。
趨勢接近於對數曲線,幾乎可以無限制的擴張。
而堆砌的設定則正好相反。
設定沒有體系和規則,看到有什麼想要的東西,直接拿過來堆積在一起。
這時候就需要額外消耗能量,將這些不相干的東西“綁起來”。
因為不構建體系,早期能量消耗很低。
但是堆砌的不相干的設定越多,維持設定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後期能量消耗會越來越高。
趨勢接近於指數曲線,後期發展舉步維艱。
第二條,要歸納,而不是遮蔽。
被從設定上遮蔽的個體,相當於超出宇宙規則的個體。
被遮蔽者強行進入自己的空間,將會成為無視法則的異物。
異物與空間主人的對抗,將變成純粹的能量對耗。
如果異物是一般使者、覺醒者,可能根本擠不進光幕。
就算是進去了,空間主人也可以使用整個空間的能量,直接碾死對方。
但是,如果對方能量高到一定程度,比如達到了個人空間能量的十分之一。
這樣就能夠大幅度影響空間的穩定,甚至可能導致空間崩潰。
如果對方能量超過主人的一半,只要對方想,進來就能直接壓垮整個空間。
所以,對於不想要的東西,也要進行歸納整理,讓它成為自己體系的一部分。
外來者與體系的契合度越高,面對空間主人的時候,能夠使用的能量就越少。
契合部分的能量,無法對空間主人構成傷害,反而會成為維持空間穩定的能量。
第三條,追加,而不是湊合。
意思更簡單,對於還不確定,不完善的設定和構思,不要直接放進體系,然後等到發現問題再反覆修改。
那會浪費大量的能量,而且每次修改,都會影響空間結構。
正確的做法是,先不要寫上去。
真的徹底完善了之後,再作為追加設定,一次性補充到體系中去。
綜合這三條原則,最好的設定,就是用盡可能少的規則,容納儘可能多的內容。
不能使用現有的,常見的魔鬼、神明、精靈、獸人、仙人之類的種族堆砌起來。
而是自己設定一個標準。
我不管對方原來叫什麼,不管對方自認為屬於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要符合我設定的標準,你在我的空間裡面,就屬於這個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