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全能基地 > 第二十七章 金字塔之謎

第二十七章 金字塔之謎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在北宋吃軟飯 世子橫行天下 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 最高潛伏 新刺客列傳 瘋宋 三國之劉備崛起 大唐逍遙小神醫 冒牌韓信 我大梁太子,絕不登基 水滸之亂世風雲 大秦:開局覆滅十萬匈奴 最強特戰教官 喜羊羊與灰太狼黎明 史上:最強二世祖 我在古代的種田大空間 帶著系統修歷史 大隋生存攻略 三國袁耀傳 醫館笑傳之我就是衙內

劉洋在心中思索像採石、運輸、下河、上岸,不僅需要大批的石匠、建築工人、運輸功人、水手,而且需要一批相當規模的工程師、施工員和管理人員。

一支有足夠的鎮壓能力的軍隊,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們要吃、要穿、要住、要消耗,這就又要有一支龐大的服務人員。

當然,這不包括勞力較弱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也不包括不勞而獲的僧侶和貴族。

據估計:支援這樣的建築工程需要5000萬人口的國力,而一般認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世界的總人口也不會超過2000萬人。

何況,已經發現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即使像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所說的,30年完成一座,總計也需2400年,埃及承受得了這樣浩繁,這樣長久的消耗嗎?

最緊迫而又最現實的問題是運輸問題。

即使有足夠的人力,也無法把這2.5噸到160噸的巨石運送到工地。

“用車載?”

“用馬拉?”

不行!“很快於洋就推翻想法,那時的埃及沒有馬,也沒有車。車和馬是公元前16世紀,也就是建築胡夫大金字塔以後1000年,才從國外引進的。”

當然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是用撬板圓木棍運法。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劉洋這個方法是不可行的,根據龍女和龍童給出結論是,當時埃及的主要樹木是棕櫚,無論是數量,生長速度,還是木質硬度,都遠遠不能滿足運輸的需要,而進口木材幾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認為是水運法。1980年,埃及吉薩古蹟督察長哈瓦斯進行岩心取樣,挖到00多英尺深時,發現了一個至少50公尺深的巖璧,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時開鑿的港口。

後來,又有人還發現了連通港口的水道。

但是,沒有滑輪,沒有絞車,沒有足夠先進的起重裝置,讓這樣笨重的巨型石塊下坡、上船、起岸,比陸地撬運還難。

何況,水面和巖岸至少有50英尺以上的落差!而尼羅河西岸的金字塔又非得尼羅河東岸的石料不可!

除了陸運、水運,難道他們空運不成?這真是一個謎。

據說金字塔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是歷史上的第一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伊姆.荷太普。但是,他的“天才”超越時代太遠太遠,引起了我們理所當然的驚訝和懷疑。

把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平整成為平方米的塔基,是相當困難的,他們在沒有水平儀,沒有動力裝置,沒有現代化測量手段的情況下,完成了塔基的勘測和施工。

根據龍童生物掃掃描器的得出,它的四條底邊相差不到20厘米,誤差率不到千分之一;它的東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僅.27厘米,誤差率不到萬分之一,它的東西軸和南北鈾的力位誤差,也不超過5弧秒,那時候他們沒有“尺”,僅會用胳臂作丈量單位,叫做腕尺(300腕尺約等於155公尺),怎麼能把塔建得這樣精確?

真叫人大惑不解!

為了確保金字塔萬古長存,設計者還不用一根木料,不用一顆鐵釘,因為,木質易腐,鐵質易鏽,都是堅固的隱患。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接物,然而卻拼合得天衣無縫,劉洋甚至用了最薄最薄的刀片也插不進去。

龍童說道:“怎樣把石塊一層層壘上去,更是一個引人猜想的神秘課題。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