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日。
開封府貼出告示,由於翠錦社女子圍毆桉尚存疑點且在民間造成的輿論較大,故再次提交刑部複審。
很快。
一個訊息傳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已處於半致仕狀態的歐陽修,在看過許逢春的飛白書之後,給了八字評語:春引秋蛇,一文不值。
此話意味著什麼,聰明人一想便知。
一時間,凡留存許逢春書法者,皆將其焚燬。
與此同時,此桉也有了新的判罰結果。
許逢春在玉鳳閣聽曲拒不付錢且毆打女人,犯毆打罪。
翠錦社姑娘為討債而尋許逢春,雙方互毆,因許逢春欠債在先,需擔負主要責任。
最後的宣判結果便是:蘇盼盼無罪無錯,翠錦社的姑娘罰錢三十貫,許逢春罰錢三十貫,且處以兩個月勞役。
另外,皇城司夏采薇因打人,也被罰俸半年,且禁足七日自省。
夏采薇的打人行為自然不提倡,不然若人人都以武力解決問題,那要大宋律法還有何用。
許逢春得知兩個月的勞役後,直接傻眼了。
兩個月勞役,並不算重罪,但這意味著他無法參加省試了。
對他可謂是重罰。
一些書生舉子覺得此處罰過於嚴厲,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要求給許逢春一個參加科舉的機會,勞役延後處理,畢竟後者已捱了兩頓打,教訓已經很深刻了。
而這時,趙頊親臨國子監,寫下了一幅字: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德。
此福字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
自此,無人再為許逢春求情。
舉子們也看出了朝廷對天下士子的態度:若無德,有再高的才能,朝廷可能也不會用。
此事給了舉子們一個深刻的警醒,無人再敢高調行事,都紛紛呆在屋內讀起了書。
……
三月一日,貢院。
三千六百多名舉子手挎竹籃,陸續入場。
接下來的三日,首日考貼經墨義;次日考詩賦;最後一日考策論。
試卷乃是一日一發。
而當考生們看到第一日的試題時便愣住了。
有的甚至以為這是不是六年前的試卷,怎麼又考起了貼經墨義?
所謂貼經,就是填空,考察考生們對古籍經典的默寫能力;墨義,則是簡答題,有經義、有疏、有注。
主考官王安石和副主考官王珪看到考生們的表情便知曉,大多猜題都猜錯了。
他們以為朝廷此次的考題會出奇出怪,哪曾想都是基礎題目,那些讀書時基本功佔優的書生明顯佔據優勢。
不過,驚訝歸驚訝,很快便答起題來。
這三千多名考生畢竟都是各個州府的佼佼者,基本功都不算差。
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