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內。
蘇轍的腦海中,無數文武官員的身影飛快掠過。
他打破腦袋都想不出,朝廷中還有比王安石、司馬光、王陶這三人更優秀更有經驗的官員。
趙頊見二人都一臉求知慾地望向自己,不由得不再賣關子了。
“此三人,或許在做事上沒有王安石、司馬光、王陶更具有衝擊力,但是論經驗和對新法改革的理解,完全不弱於那三人,並且朕覺得他們更合適!”
趙頊緩緩站起身來,然後走了下來。
不遠處。
就連喜子都不由得微微翹起了腳尖。
他向來聰穎,對朝廷百官也是如數家珍。
但這一次,心中一個適合的人選都沒有。
故而,心中也是相當期待。
趙頊緩緩道:“朕準備任命曾公亮為京東西路南京應天府巡察特使,富弼為京西北路西京河南府巡察特使,歐陽修為河北東路北京大名府巡察特使,任期半年,原有官職不變。曾相公和富相公在中書的事務由司馬光與王安石主管,歐陽修在翰林院的事務由王陶主管,你們以為如何?”
韓琦先是一愣,然後瞬間恍然。
他激動地朝著趙頊拱手道:“官家如此體恤年邁老臣,臣代表朝廷百官,甚是惶恐,日後定傾盡全力,絕不辜負官家所託!”
蘇轍本來不明白,但聽到韓琦這番話,也迅速明白了。
官家不愧是是官家,想的要比他們深遠多了。
論做事能力,年邁的曾公亮、富弼、歐陽修三人,可能比王安石三人略微弱一些,但經驗卻遠遠高於王安石三人。
並且,這三人也是完全有實力完成此次任務的。
趙頊之所以認為曾公亮、富弼、歐陽修三人更合適。
其一,是為了體恤老臣。
當下,曾公亮七十一歲,富弼六十六歲,歐陽修六十三歲。
這三位老臣的身體狀況在今年下降了許多,告老還鄉可能就是這兩三年的事情了。
而這次人才回流計劃,乃是一個大功勞。
趙頊是將這份功勳送給三人,讓他們在致仕後,功勞簿上能夠再添一筆大功績。
這是每一位朝廷官員都倍加期盼的。
其二,提拔新臣。
三到五年後,朝廷朝臣換代是必須的。
待富弼、曾公亮、歐陽修都退了,王安石、司馬光、王陶必然接班,三人接到這道旨意,自然知曉官家心思,也會倍加努力。
至於韓琦,他作為主導大宋新法變革的中書執宰,其功勞遠超這些人。
雖然韓琦也已經六十二歲了,但趙頊覺得依照他的身體條件,再幹十年都不成問題。
其三,向群臣彰顯皇恩浩蕩。
官家如此重用老臣,朝堂上的其他官員自然也想發光發熱,希望到告老還鄉時能夠無比驕傲地回老家。
這對於整個朝堂的良性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故而,這完全是一石三鳥之計。
確實正如趙頊所言,沒有比此三人更加適合的人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