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大慶殿上,群臣齊聚。
趙頊乾咳一聲,率先道出了開場白。
“諸位,今日朝會,咱們就討論一件事情:朝廷官員是否可以經商?”
“自我大宋建國以來,雖然出具了官員禁止經商的法令。但由於國庫長期虧空,不得已需要各州府官員、各路禁軍靠經商來為朝廷減負。朝廷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隨著朝廷國庫漸豐和農兼商法的施行,此事再含湖下去必出意外,朕想聽一聽大家的看法。”
官員經商,最大的好處在於為朝廷減少開銷,且很多生意也都更易於完成。
而壞處也顯而易見。
官員會對生意形成壟斷,導致天下的窮人百姓無法做大買賣,甚至自己的買賣也會逐漸被吞掉。
好處利於朝廷,而壞處坑害百姓。
這時,群臣之首韓琦率先站了出來。
“臣以為,朝廷官員應被允許經商,理由有三。”
“其一,對國有利。”
“雖然朝廷對官員經商採取了一些免商稅政策,但這比起官員經商帶來的利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官員經商更利於商業貿易的增長,這裡,我們從一品樓的發展以及蘇有則一人掛四職後方去開拓絲綢之路,可以看出,官員的力量是對經商乃是大有裨益的。至於如何防止貪汙受賄,臣以為只要設定一些約束的法令即可。”
“其二,對民無害。”
“汴京街頭上,很多百姓反對的主要原因,乃是認為官員經商會形成壟斷。其實不然,比如一品樓,他搶佔的乃是一些中大型商人的利益。但其比大多數大商人更會為百姓考慮,且制定出了明晰的行業規則,一品樓的擴大,不但讓百姓們有了生計,也讓一些小攤小販的生意變得紅火起來!”
“其三,朝廷所需。”
“當下,我們的國庫雖然比以前要富裕許多,但是我們不能不考慮意外發生,如與遼國的戰事、地方瘟疫、洪水、旱災、蝗災等。這些事情出現任意一個,都有可能讓我們的國庫回到三年前。而今,唯有提倡官員經商,方能賺取更多的銀錢,讓朝廷富起來,只有朝廷富起來了,才能全心全力幫助百姓,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聽到這三個理由,趙頊不由得點了點頭。
他剛開始還比較傾向於拒絕官員經商,但現在卻被打動了,尤其是最後一條。
雖然趙頊提出了富民之策,但其實朝廷富有比百姓富有更重要,且是百姓富有的前提。
等到大宋朝廷真正能夠富裕到可以應對任何風險了,才能去考慮百姓的利益。
殿內許多臣子,都不由得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這時候,曾公亮站了出來。
“臣不敢苟同!”
曾公亮捋了一把花白的鬍子說道:“臣就說一點,若允許朝廷官員經商,那恐怕以後的商人都是官員且只能是官員。我朝難道要給天下的商人發俸祿嗎?”
說罷,曾公亮便站了回去。
此話有點繞,很多人都沒聽懂,但細細一品,頓時明白了。
若朝廷放開官員經商,那憑藉著官員的能力,自然會商路亨通。
很快,朝廷的大量官員都會經商。
如此一來,不是官員的商人,必然想要成為官員,而經商能力也將變成官員的一個升遷攤派標準。
這樣,整個朝廷都亂了。
司馬光率先站出來說道:“臣以為,曾相有些杞人憂天了。我朝文武百官,願意經商且能夠依靠經商賺錢的官員畢竟是少數,比如,韓相、富老相公、呂中丞、還有王翰林,那斷然不可能會放下身份經商的。”
王安石聽見司馬光點了他的名字,不由得微微一笑,站了出來。
“臣以來,韓相所言甚有道理,曾相所言,確實有些危言聳聽了。僅從當下而言,允許官員經商確實是有利於朝廷發展的,其利大於弊!”
聽到此話,韓琦和司馬光的眼睛頓時都亮了,今日還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王安石可從來都是站在司馬光對立面的。
不遠處。
呂公著、王陶、曾公亮三人不由得白了王安石一眼,他們是堅決反對朝廷允許官員經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