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朝廷下發諭旨,汴京城所有百姓學堂停課半個月,所有學生都將被送到黃河邊進行軍事化訓練。
百姓們並不知什麼是軍事化訓練,但聽說乃是官家欽定,不但管吃管住、發放衣物鞋子,還能鍛鍊身體,便非常支援。
當下,汴京城內的五十四座百姓學堂,共有八千餘名少年。
年齡皆在七歲到十五歲之間。
王安石將這些少年分為三批,七歲到九歲為一批,十歲到十二歲為一批,十三歲到十五歲又為一批。
然後每一批又分了若干支隊伍,每隊約百人,百人又一分為十,每十人住在一個帳篷中。
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編號。
其中,最調皮搗蛋的便是十三歲到十五歲的男孩子。
軍事化訓練,就是要改掉他們身上的壞毛病,讓他們懂得什麼叫做規矩,但又不能磨滅了他們身上的陽剛之氣。
如果這次軍事化訓練的效果非常顯著的話,趙頊將在每年的立春和收秋,即學生入學時期,一年兩次,開展一次軍事化訓練。
並將其普及到各個州府。
這次軍事化訓練的總教官,乃是樞密使文彥博推薦,趙頊非常滿意的一位老兵。
第一批將軍預備營中,趙頊曾經與其同帳而眠的伍長,齊三衝。
如今,齊三衝已經榮升為這一批預備將軍營的教官了。
趙頊將軍事化訓練的場地放在黃河邊,一來是可以使用預備將軍營的一些物資,二來也是擔心少年們出現危險,還專門配備了醫官以及各類藥品。
……
這一日。
秋高氣爽,萬里無雲。
八千餘名少年被送到了距離黃河僅僅只有二里遠的一處沙地校場上。
少年們都格外興奮。
在他們眼裡,這種從未有過的體驗,可比坐在屋內讀書有趣多了。
三批孩子,按照年齡站成了三撥,然後百人為一隊,十人為住一個帳篷。
這些都是提前確定的,未經允許,不準修改。
少年們散落地站著,不時傳來打鬧說笑的聲音。
就在這時。
一輛輛馬車拉著一堆堆帳篷,衣物、鍋碗等生活用品來到了沙地校場內。
就在少年們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時候。
遠處一道道沙塵揚起。
踏踏踏!踏踏踏!踏踏踏!
密集的馬蹄聲響起,還有鎧甲迎風擺動傳來的“嘩啦嘩啦”的聲音。
緊接著。
少年們就看見,一支足足有百人的騎兵朝著沙地校場奔來。
每個騎兵皆身穿黑色鎧甲,騎著一匹黑色的高頭大馬,身上還揹著一把突火槍。
威風凜凜,甚是氣派。
這百人,正是這群少年的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