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瓊州調令下達第二日,琴女任舒舒便消失了。
消失的無影無蹤。
但她卻已經將蘇軾的名聲徹底搞壞,蘇軾被遣派瓊州的命令自然也不可能被收回。
兩日後,蘇軾便假裝悲傷,其實甚是興奮地離開了汴京城。
……
八月五日,天氣悶熱,幾乎沒有一絲風。
汴京城中,人流如織,農兼商法經過半年的發展,已經初具成效。
汴京城的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都空前上漲,城內的客棧幾乎是日日爆滿,甚至一些商人夜宿在汴河的船隻上,然後天亮再入城做買賣。
這一日下午。
韓琦與開封府府尹楊左來到了垂拱殿,楊左手裡還拿著一疊桉件卷宗。
“官家,這個月剛過五日,開封府已經出了一百二十三起桉件,比往常多了近十倍!臣經過整理,發現了一些端倪。”楊左率先開口道。
聽到此話,趙頊甚感意外。
若論治安,汴京城乃是整個大宋的典範。
而今的汴京城也甚是和平,無偷無盜,怎麼會出了那麼多桉件呢!
“什麼端倪?”
“官家可先翻閱一些卷宗,稍後臣再具體說。”
趙頊一個眼神,喜子便將那一沓桉件卷宗呈遞了上來。
“燒餅攤主劉大浪將燒餅攤擺在了李家香鋪的門口位置,李家香鋪主人李洪山掀了劉大浪的燒餅攤。”
“殺豬巷乳酪攤的姜老七將布帛攤主孫三孃的布匹弄上了乳酪,孫三娘當街抓爛了姜老七的臉。”
“李家香鋪的掌櫃李老蔫拿著板凳將玉樓包子鋪掌櫃的腦袋開了瓢。”
“桑家瓦子的女掌櫃驅趕鄭家油餅的攤子,導致二人當街互罵,堵了半條街。”
……
趙頊幾乎將所有桉宗翻了一遍,發現全都是芝麻大點的小事兒。
每一件事都不奇怪,但這些事情在五天內如此密集地發生,就讓人感到奇怪了。
楊左見趙頊看完了卷宗,當即開口道:“臣將這些桉件匯總後,發現這些桉件的發生都有一個共同點,每個桉件的矛盾點都在於爭搶位置。”
“臣實地查探了一番,發現當下的汴京城已經人滿為患。御街兩側、大相國寺附近、南門大街、朱雀門街、殺豬巷、保康門街、還有金梁橋街,都是從早到晚都擠滿了人!”
“官家,汴京城不能再進入過多百姓了,不然像這樣的桉件,每日都會發生幾十起,甚至會鬧出更大的麻煩!”
趙頊有些哭笑不得。
他著實沒有想到因為農兼商法,引來無數商人百姓入城,竟然快要將汴京城撐爆了!
減少太多百姓進城,顯然是不可能的,商業貿易,就在於流動。
“中書怎麼看?”趙頊看向韓琦。
韓琦微微皺眉,道:“中書的意見也不是很統一,當下共有三條看上去還可行的建議,其一:擴城;其二,保良驅劣,將一些小攤販趕到城外;其三,彷照相國寺的萬姓交易,每隔三日或五日,舉行一次市集,其餘時間控制商賈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