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元年,臘月初二。
一場鵝毛大雪覆蓋了整座汴京城,溫度驟然下降。
城內各個酒樓飯館紛紛支起火鍋,食客絡繹不絕,大廳、包間裡都是熱氣蒸騰,幾乎座無虛席。
又到了置辦年貨的時候,汴京城中人潮湧動,甚是熱鬧。
而到了臘月,朝會、經延課也都慢慢停了下來,百官都到了遞呈年終總結奏疏的時候。
這一次,趙頊特地強調禁止歌功頌德,禁止無病呻吟,禁止報喜不報憂。
同時,除了中書、三司、樞密院、御史臺、大理寺、學士院、內侍省等往年便需要彙報的衙門外,趙頊特別要求各個府州軍監、三衙禁軍以及所有五品以上官員皆可上奏,奏疏將直達聖聽。
大宋百官都看到了官家對此事的重視性,若再像往常那般走走形式,顯然是不行了。
而每到年末,也是考核官員的時候,來年的升遷調派,可能就係於這一次的年底奏疏,故而眾官表現的也非常認真。
七日後,垂拱殿內,奏疏幾乎堆積成山。
趙頊自然不可能本本讀完,當即召歐陽修、司馬光、呂公著、王安石、王陶五人入垂拱殿,負責篩選重要內容,將奏疏重點提煉後,交由趙頊審閱。
臘月十二,午後,趙頊看到了整理後的奏疏,其內容和他想象中的差距並不大。
歸根結底,還是底層的問題。
這兩年,趙頊雖然已經將變法革新的框架搭建了起來,朝廷官員大多也都有了幹勁,朝廷國庫也漸漸有了餘錢。
但各路府州縣衙,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問題。
主要問題有三點。
其一,執行力不足。朝廷的政策到了州府官員、特別到了縣官那裡,執行力衰減嚴重,且因為減官政策,很多縣官抱怨工作量太大,導致變法進度緩慢。
比如農田水利法和方田法,需要大量人力實地勘探,一些縣衙覺得麻煩費錢,便虛報了一個數值。
其二,百姓不理解。百姓的心思很簡單,讓我獲利,我就支援,不讓我獲利,我就反對。
像青苗法在執行過程中,有些百姓不相信朝廷,寧願借民間的高額私貸,也不願借朝廷的錢。一些強勢的地方官強制執行,導致罵聲一片;而不強勢的官員因完不成任務,還會導致上官辱罵,地方官衙與百姓的關係越來越糟糕。
其三,官員以公謀私。這也是最大的問題,很多地方官員,眼界狹窄,只想在自己的幾年任上,大量撈錢,根本不關心百姓死活。這也是歷朝歷代都出現的問題,殺了一撥,還會有新的一撥,像韭菜一般,根本無解。
翌日午時。
趙頊將韓琦、富弼、曾公亮、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王陶、文彥博、呂公著、韓絳十人招入宮內,舉行私宴。
所謂私宴,直白點兒來講,就是皇帝請客吃飯。
這對臣子來講,乃是難得的恩賞。
一人一桌,一桌一個小火鍋,各色菜餚琳琅滿目,除了猴兒醉,還有各種果酒。
眾臣落座後,趙頊笑著開口了。
“眾卿,馬上就要過年了!咱們小聚一下,今日乃是私宴,這一年來,大家有什麼委屈,對他人有什麼意見,包括想要朕做什麼,都可以一一道來,即使說錯了,也絕不責罰!”
眾臣聽後都不由得笑了。
這群老狐狸精著呢,不喝酒便不會吐露心聲。
趙頊見沒人說話,當即舉起酒杯,道:來,咱們先共飲三杯!”
當即,眾人便喝起酒來,一邊喝一邊閒聊。
韓琦講起熙河開邊的故事,富弼聊起朝內趣事,韓絳說起遼國國相耶律乙辛求他辦事偷偷送禮的事情,司馬光講起自己正在編撰的《資治通鑑》……
不多時,眾人便都卸下了自己的身份,聊得越來越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