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元年,四月初八,趙頊率軍開始返程。
全軍上下,無不興奮。
此時,距離他出汴京已有兩個月十二日,比計劃中足足提前了半個月,且僅花費了原規劃軍費的六成。
八千先鋒軍已遵循命令,分別出發,未來將星散於各路禁軍之中,不斷改善大宋軍隊的訓練方式。
而新的將軍預備營,也將再次組建。
……
數日後,大軍行至鳳翔府地界,遇大雨,趙頊下令停歇一日,次日再行。
入夜,大雨驟停,空氣也變得清新起來。
趙頊將韓琦召入營帳中,遞給他兩份奏疏。
韓琦面帶疑惑,翻開看起來。
其看完後,思索了一下後,拱手道:“官家,臣認為應該駁回富相與曾相所請,此事乃是臣的過錯,若能留下他們,臣願意請辭回鄉!”
趙頊微微搖頭。
“唉!你們這些三朝元老,就是想得太多,喜歡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此兩份奏疏,乃是富弼和曾公亮的請辭奏疏,奏疏上稱自己年邁,不能再勝任中書宰輔之職,想要回鄉養老。
但趙頊心裡很明白,二人想要辭官為真,但辭官的理由卻不真。
“富相和曾相的請辭奏疏已經呈遞過七八回了,每次都被朕駁了回去,他們辭官的原因,你應該很清楚!”
韓琦點了點頭。
二人辭官,正是因為韓琦與司馬光掌管的三司條例司。
去年,韓琦因更改官制,將中書一把手的位置讓給了富弼,自己變成了參知政事。
這事兒,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富弼就是用來過渡的。
官家上位以來,掛在嘴邊最多的事情便是變法,而三司條例司主管變法,直接向官家彙報,儼然已經凌駕於中書之上。
而今,邊境太平,朝廷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只有一個:變法。
深諳變法之道的韓琦,自然還會被提上去,而後面還有司馬光、王安石這些更有衝勁的臣子前赴後繼呢!
富弼和曾公亮看著邊境大捷,便預測到接下來就是全國變法改革了,他們認為此時主動請辭,乃是最好不過了。
二人自認,變法革新的能力確實不如韓琦與司馬光。
而韓琦覺得是因為自己才逼得富弼和曾公亮請辭,讓官家為難,故而才生出了請辭的念頭。
趙頊拿起茶杯,親自為一旁的韓琦倒了一杯茶,韓琦連忙接住。
“富相和曾相猜的沒錯。朕要開展全面變法,肯定是要將你提上去的!富相其實做的不錯。但在朝堂之中,你最瞭解朕,也知曉朕想要做什麼。他們兩個太保守了,幹勁十足,但魄力不足。所以朕的想法是,你為首相,曾相依舊是參知政事,富相降為參知政事。依舊還是你們幾個,朝廷是真離不開你們呀!”
“至於如何將他們留在中書,那就是你的任務了,若你也留不住,朕只能答應他們辭官了!”
韓琦聽罷,心中一陣感動。
憑藉官家的能力,怎麼可能留不下二人。他是想讓自己挽留,以此讓中書省能真正地團結起來。
可謂是用心良苦!
韓琦拱手道:“官家,臣自當竭盡全力!”
“嗯?”
“臣,保證將二人留下來!”韓琦挺了挺胸膛說道。
頓時,趙頊露出滿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