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種諤回京了。
種諤今年剛滿四十歲,正是龍精虎壯、建功立業的好年齡,打了勝仗卻被連降數級,成了個閒職,其心情自然不悅。
雖然趙頊對其很滿意,但為了大局還是不能召見他。
畢竟,後者在百官的眼裡屬於“無詔出師”,此風絕不可漲。
種諤返京後,直接就被文彥博安排到了預備將軍營。
午後,天氣晴朗,垂拱殿中。
樞密使文彥博與殿前都指揮使高茂山來到了殿中。
此二人乃是預備將軍營的總負責人。
樞密院有調兵的權利,但日常統領禁軍的任務,則在三衙身上,要尋得八千名好苗子,自然要讓三衙的統帥去挑選。
三衙也各自獨立,由趙頊直接管轄。
殿前都指揮使高茂山經驗最多,此事也便讓他參與了進來。
三衙看似統管全國禁軍,其實在朝堂上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
因為所有調兵之權都在樞密院身上。
而即使有戰事發生,禁軍統帥也是由皇帝與中書、樞密院商量後任命。
說白了,三衙就是幫助皇帝管理禁軍的管家,主要的任務是拱衛京城,比中書和樞密院的權力要小多了。
樞密使文彥博呈上奏疏,道:“官家,在老臣與高殿帥的統籌下,預備將軍營共招募八千人,軍營設在汴京城北的一片荒郊中,距離黃河僅有五里。”
高茂山長得極為魁梧,嗓子也很粗。
“臣也已按照官家要求,定製了一套獨特的治兵策略,現已在兵營中進行實操訓練,保障訓練出來計程車兵皆能文能武,成為朝廷的將軍之才。”
趙頊翻閱著奏疏,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想了一下,說道:“在朕心中,預備將軍營的重要性堪比正在施行的新法,朕不能只看奏疏,朕要親自去軍營裡看一看!”
“官家定好日期,其它的由臣來安排就行!”樞密使文彥博笑著說道。
軍營就在近郊,官家出去一趟並不難,並且官家還能為預備將軍營計程車兵們打打氣,提升一下武將的信心,故而文彥博很贊同。
趙頊搖了搖頭。
“朕不願去看你們準備好的演練水平,那看不出什麼!朕準備親身去體驗一番,比如去做一個月的預備將軍營士兵!”
趙頊突發奇想。
“官家……官家……這極為不妥,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呀!你這種貴重之軀,怎能去軍營當兵呢,並且也有危險,不行,絕對不行!”
文彥博的腦袋搖得就像波浪鼓似的。
“請官家速速斷了此念頭,不然老臣就將中書、三司、御史臺的臣子們都喚來勸諫官家了!”
這一招可謂老辣至極,一旁的高茂山差點兒沒有笑出聲來。
趙頊撇了撇嘴。
“朕自有朕的想法。朕要讓預備將軍營看到朕對他們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想走進他們中間瞭解他們,不然如何改進,如何讓朝廷真正培養出一批帥才?並且,朕此舉,也有意增強武官的地位,朕去定了,誰攔也不行!”趙頊一臉篤定,絲毫不讓。
趙頊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晰,軍事一直是他的弱項,甚至算是大宋的弱項,故而他便想要親身參與其中,瞭解一番。
文彥博眼珠一轉,舉起一個手指。
“一日如何?”
“不行,至少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