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天氣晴朗。
由於科舉之日臨近,汴京城變得愈發熱鬧起來。
街道上,不時有書生士子談笑風生。
兩側店鋪,客人盈門;周邊攤販,叫賣聲不絕於耳。
任誰看來,這都是太平盛世才會有的景象。
趙頊坐在垂拱殿中,正在處理官員遞上來的奏疏。
宋代當皇帝很累,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永遠都有看不完的奏疏。
宋代官員特別喜歡遞摺子,有時沒事都要上奏,每天問安的摺子都能佔一半。
作為皇帝,還必須一一批覆。
當年,性格文弱的宋仁宗幾乎日日加班批閱奏章,每次批覆還寫得賊認真,導致經常生病,五十來歲便駕崩了!
趙頊可還想長壽呢!
趙頊看摺子都是一目十行,見到問安的,要不直接批一個“閱”字,要不直接寫一句:無事少上奏!
這幾日,趙頊愈加任性起來。
“滾!”
“廢話連篇,毫無用處!”
“閒時多讀書!”
“文筆甚差,甚不如黃口稚子!”
“重寫!”
“若真心掛念朕,再寫三萬字呈上來!”
……
趙頊放飛自我,批閱得甚是開心,並且奏疏明顯開始減少了。
剛開始,韓琦還溫馨提醒趙頊要注重皇家威嚴,不可過於輕佻。
但遭到趙頊的兩次白眼後,便不再說話了。
當下的官家,本就不走尋常路,有些小毛病,也無傷大雅。
不到半個時辰,趙頊便批閱完了。
接下來的大半日,基本就是屬於他的自由時間。
賞花、釣魚、和林映衣說笑、微服出宮、尋民間小吃,聽街頭八卦。
到了晚上,和向蕊兒為大宋皇室開枝散葉……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就在這時,韓琦帶著開封府知府楊佐來到垂拱殿內。
趙頊觀二人眉頭緊皺,顯然有大事發生。
韓琦看了開封府知府楊佐一眼,後者立即會意,當即拱手道:“官家,昨夜子時,臣巡查汴河,遇到一艘運鹽商船,其見官船後,迅速逃竄,臣懷疑是販賣私鹽的船隻,追逐二十餘里後,此船傾翻於河道,船上食鹽化於水中,另外……另外,船上12名船工,船艙15名年輕女子皆溺亡,看那些女子裝扮,應該是要賣到汴京的女妓。其餘人,暫不知去向!”
聽到此事,趙頊的臉上驟然陰沉了下來。
販賣私鹽,動的是朝廷稅收,按律當誅。
走私人口、犯的大宋律法,至少流放三千里。
殘害人命,更是法不能容,也是死罪。
三樣滔天大罪,還發生在天子腳下、無比繁華的汴京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