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百官靜默。
御史臺上的諫官們都跪在地上,等待趙頊發話。
趙頊看向眾御史,開口道:“今日,朕若不重罰韓琦、曾公亮、歐陽修三人,諸位是不是就不起身了?”
“臣不敢。”眾御史齊齊拱手,但口是心非,他們就是這種態度。
不遠處,韓琦也跪在地上,心裡正思索著如何寫請辭奏疏。
他擔任主宰近十年,早就料到有這麼一天了,雖然心有不甘,但歷朝來都是這樣。
他慶幸的是,自己只是失了禮制,而非像歐陽修那樣,已晚節不保了。
趙頊眉頭緊皺。
他知曉,如果他沒來到這裡,在宋神宗即位後,韓琦等老相公很快就退了,然後讓位給了王安石。
但現在,這些人還不能退。
就在趙頊準備說話時,御史蔣之奇又開口了。
“陛下,今日所奏之事皆因臣而起,望陛下秉公處理,切莫等到知曉三人結成了朋黨再處置,那就晚了!”
聽到“朋黨”二字,百官的臉色都變得蒼白。
當年,歐陽修著《朋黨論》,將大宋官員權力之爭的矛盾徹底公開化,百官也因此都開始站隊。
這是皇帝最不願看到的局面。
趙頊的臉色陰沉下來。
這個蔣之奇看似在維護皇權,其實在為自己爭名爭利,若趙頊真按照他的建議去做了,那日後的御史中丞之位,只能是他的。
就在這時,一直低頭沉默的司馬光站了出來。
“陛下,臣司馬光有本要奏!”
“講!”
司馬光走到大殿中央,拱手道:“陛下,自我朝太祖太宗皇帝始,設立御史臺,是為了監察百官,肅正綱紀,以防生出亂象,矇蔽陛下!”
司馬光驟然提高語氣。
“但現在,臣認為御史臺就是亂象!”
“自有了風聞奏事以來,御史臺與樞密院、中書省、三司並立,職權與日俱增。每日裡,御史臺不思為國獻策,為民發聲,總是緊緊盯著朝廷官員,雞毛蒜皮之事便能引得滿朝風雨,害得一些賢臣只能離京外放,在他們嘴裡,今日這幾人是朋黨,明日那幾人是朋黨,依臣看來,他們才是真正在結黨,大宋臣子,苦御史臺久矣!”
“大宋臣子,苦御史臺久矣!”
此話震耳欲聾,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司馬光曾經在御史臺就職過,就是因為不滿御史臺這種捕風捉影的風聞奏事,才決定去修史。
大約三息後,又有數名臣子拱手而出,稱御史臺職權過大,害臣誤國。
趙頊坐在龍椅上,並未發言。
今日朝會,本來只是商討歐陽修的亂倫流言,然後發展成彈劾韓琦與曾公亮,最後又變成了文臣對御史臺的戰鬥。
大宋朝堂鬥爭的精彩程度,簡直難以想象。